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40-推拿抉微-第47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不 慎口腹,过食生冷瓜果、冷茶冷水,以致寒凉伤脏,而为吐呕、泻痢、腹痛等症。此亦因暑伤寒,寒邪在内,治 以温中为主,加味五苓散;不应,理中汤。阳暑者,藜藿之儿有之。常在烈日之中,坐于热地之上,澡浴寒涧之 内。其证发热头痛,烦躁,大渴大汗,脉洪滑大,便结,小便赤者,白虎汤;脉虚烦渴而少气者,人参白虎汤;若 眩晕者,生脉散;兼治暑,薷苓汤。凡治暑者,最当辨其阴阳虚实。若外中热邪,内亦烦躁而热,此表里俱热,
方是阳症。治宜清补如前。若脉虚无力,或为恶寒背寒,或为呕恶,或为腹痛泄泻,或四肢鼻尖微冷,或不喜茶 冷水,或息促气短,无力以动之类,皆阳中之阴症也。凡见此证,但当专顾元气,四君子汤为主治,或理中汤加芍 药。若虚寒甚者,则舍时令而从证,桂附在所必用。切不可因暑热之名,而执用寒凉解暑,否则其祸不可胜言矣。

《集成》温散五积散
白芷(一钱) 陈皮(五分) 川朴(七分) 桔梗(一钱) 枳壳(七分) 川芎(五分) 白芍(一钱)

茯苓(一钱) 白术(一钱) 当归(一钱) 半夏(六分) 桂枝(五分) 炮姜(五分)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一钱) 大枣(一枚)

人参白虎汤
(见前温病方内)


《集成》调元生脉散
潞参(一钱) 炙 (一钱) 寸冬(一钱) 五味(一钱)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一钱) 大枣(一枚)


《集成》加味五苓散
白术(一钱) 茯苓(一钱) 猪苓(一钱) 泽泻(一钱) 桂枝(七分) 藿香梗(一钱) 宣木爪(一钱)

砂仁(五分) 生姜(一钱) 大枣(一枚)
上灯心十茎为引,水煎热服。

白虎汤
(见呕吐方内)


生脉散
人参(一钱) 寸冬(一钱) 五味子(一钱)


《集成》薷苓汤
白术(一钱) 香薷(一钱) 茯苓(一钱) 猪苓(一钱) 泽泻(一钱) 桂枝(五分) 白扁豆(一钱)

川朴(五分)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一钱) 大枣(一枚) 灯心(一钱)
涂蔚生曰∶天地六淫之气,曰风寒暑湿燥火。然风者,吾知其为风,寒者,吾知其为寒,暑湿燥火者,吾知其为 暑湿燥火。再试究诘其何者为暑?暑为何若?则人莫不曰∶暑乃天地间一种炎热之气,至亢至烈。人感之而病,身 热自汗,面赤口干,烦躁多渴,便赤秘结等症。断未有闻项背强痛,发热恶寒,而名为伤暑者。亦断未有闻寒中腹 痛,肠鸣泄泻,而名为中暑者。盖暑乃天地自然化生之热气,人则体天地自然化生之道,而名之曰暑,并未有若何 矫揉造作者也。然患项背强痛,发热恶寒,寒中腹痛,肠鸣泄泻等症,亦多在于长夏。何也?天地之不能以时值盛 夏,而无片时寒凉之气,亦犹天地之不能以时值隆冬,而无片时温暖之气也。值盛夏而病项背强痛等证,亦犹值隆 冬而病发热恶寒,舌黄烦渴,二便秘结等症也。不能谓天地此时无此气,亦即不能谓吾人此时无此病。不能限定天 地何时何地,只有何种空气,亦即不能限定吾人何时何地,只有何种病症。然亦即不能谓吾人此时舍此病而外,不 应有其他种病症者也。如谓暑期之寒病、热病,均须一律以暑字贯之,而强分以阴暑阳暑。则试问于冬月之发 热恶寒与发热恶热等症,其将何以名乎?谓前者为阳伤寒乎?而时值凛冽,寒气病患,并无阳字之可加。谓后者为 阴伤寒乎?而病在阳火,群热用事,又无阴字之可加,岂不进退维谷乎?况暑气炎烈,吾人最易贪凉,图清爽,而 疏衣被,嗜口腹而伤生冷。值此时而病背痛恶寒,寒中泄泻等症,此犹时势之所必至,人事之不容或已者也。而 先贤过拘时令,均以此时炎热,不应有此种之 寒症。而此种之寒症,既已发生,则即宜一律以暑字联系之,贯穿之。不宜于暑字病外,另有其他病名,是何迂之甚 耶?洁古曰∶静而得之为中暑,动而得之为中热。中暑者阴症,中热者阳症。是其欲分暑热为二也。吾谓不如就人 事之安逸;以分中暑之深浅,又安能将暑之炎热而尚分为寒燠者乎?盖好逸恶劳,人之常情,而贪凉避暑,尤夏季人 之常情。然有时能力为之束缚,经济为之压迫,不能不从义任务,此亦事之无可如何耳。如山间之樵叟,田野之农夫,
有时精疲力乏,僵卧桑阴李下,侧息短埂横坡。俄而斜阳直射,炎光透肌,使其欲得片刻之清凉者,一变而为暑气 伤人。此为静而得之,为中暑之义也。若夫执戈以芸苗,荷锄以芟黍,使炎热之光,无可趋避,良好身体,一变而 为暑气伤身。此动而得之,为中热之义也。不然,其深居高堂广厦之中,息卧于电榻汽椅之上,仆外家侍于旁,风扇 置于上,有时而贪凉过甚,偶患寒中腹痛等症,岂亦可谓之中暑者乎?彼炎热之暑,虽欲中之,又乌得而中之乎?
独怪高明有如梦觉,亦尚泥于其说。以暑为阴邪,热为阳邪。其曰中暑也,感地激之气,阴与阴遇,头痛身热,面 垢自汗,与中热异,而小便清利,大便塘泄,呕吐少气,安静好眠,脉则虚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