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属性:一、误吞蜈蚣,昔有婢用火筒吹火,不知内有蜈蚣,向火一吹,蜈蚣惊窜入口,不觉下
喉。求救,人无措手。适有人云,取小鸡一只,断喉取血,顿饮之,复灌以香油取吐,蜈蚣随出
。又金庄一农夫,夏昼卧地熟寐间,蜈蚣入其口,既寤,喉仲介介然,如梗状,咯不能出,
咽不能下,痛痒不定,甚为苦楚。一医用鸡卵打破,入酒调匀顿服,仍以大黄为末和麻油饮
之,顷刻泄下,蜈蚣尚活。盖蜈蚣被卵拘挛其足,不能舒动,以利药下之,故从大便而出。
且鸡性好食蜈蚣,亦取相制之义也。
\x承气汤\x
大黄 浓朴(去皮,炙) 枳实(炙)
上药煎,顿服。
\x八珍汤\x(通用二十五。)



<目录>卷三\项部证治(计五证)

<篇名>筋脉

属性:颈项俗名脖项,之前有缺盆,缺盆之中即任脉之天突穴,为颈前居中第一行脉。缺盆之
上有人迎穴,喉间开一寸五分,属胃,为颈前第二行脉。人迎后一寸五分名扶突穴,属大肠,即
颈前第三行脉。扶突后名天窗穴,属小肠,即颈中第四行脉。天窗后为胆脉,颈中无穴,乃
第五行脉。胆脉后名天牖穴,属三焦,即颈中第六行脉。天牖后天柱穴,属膀胱,即颈中第
七行脉。天柱后居颈之中央者督脉也,名天府,自前中一行至此为第八行脉。
缺盆,(缺盆穴在横骨上左右各一,为一十二经之道路。)手阳明大肠、手太阳小肠,足
阳明胃、足少阳胆、手少阳三焦脉俱入缺盆。手太阴肺、足阳明胃、足少阳胆、足太阳膀胱俱结
缺盆。



<目录>卷三\项部证治(计五证)

<篇名>痈疽就简

属性:天柱疽,生项后高骨即大椎骨也,患形初起如卧蚕极痒。鱼尾毒,生项后发际下两旁骨
,俗
热,不食,气逆咳嗽。结喉痈,生项前结喉之上,又名猛疽,以其毒瓦斯猛烈也。夹喉痈,生
结喉之两旁。俱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



<目录>卷三\项部证治(计五证)

<篇名>痈疽就简

属性:生项后入发际正中,因与口对,故俗名对口,患偏两旁则名偏对口。治当辨其红白∶色
红者
口干作渴,饮水不歇,小便频数,或淋沥作痛,舌上燥黄如鸡内金者,乃肾水枯竭,心火上
炎,此证最恶,急用加减八味丸以滋补之,否则不救。余按痈疽治法。
\x五通丸\x(通用五十。)
\x醒消丸\x(通用四十七。)
\x败毒汤\x(通用三。)
\x内托散\x(通用三十八。)
\x阳和汤\x(通用五。)
\x十全大补汤\x(通用二十六。)
\x加减八味丸\x(通用四十六。)



<目录>卷三\项部证治(计五证)

<篇名>痈疽就简

属性:生于肩之上,耳之前后。初起肿核皮色如常,日渐长大,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
痛,半载
两日,以阳和汤,犀黄丸早晚轮服,外敷抑阴散。如溃,贴阳和解凝膏,内亦以阳和汤、犀
黄丸轮服,日日不间,可冀收功。若经久溃,气血衰弱,形体瘦削,破烂紫斑,渗流血水,
或肿泛如莲,秽气熏人,愈久愈大,越溃越坚者,俱属败证不治。
\x紫元丹\x(通用五十一。)
\x阳和汤\x(通用五。)
\x犀黄丸\x(通用四十八。)
\x阳和解凝膏\x(通用七十七。)
\x抑阴散\x(通用五十八。)



<目录>卷三\项部证治(计五证)

<篇名>痈疽就简

属性:小者为瘰,大者为 ,生于项间。初起一小核在皮里膜外,不觉疼痛,皮色不异。渐大
如桃
蛤蜊坚硬作痛作肿者,名马刀瘰 ;一包而生数十枚者,名莲子 ;绕项而生者,名蛇盘
;其形大小不一连接数枚者,名子母 ;如黄豆结荚一般者,名锁项 ;形小多痒者,名风
;生项间延至胸腋者,名瓜藤 ;一枚上堆累三、五枚盘叠成攒者,名重台瘰 ;生如鼠

丸每服三分,淡姜汤下,日三次。外敷乌骨膏。小孩不能服丸者,用小金丹日日敷之,至愈
乃止。数年忌食香橙,食则复发。
一、内溃烂或成脓未溃者,或兼有未尽成脓者,则用犀黄丸止其已溃之痛,松其成脓未
溃之
汤、加味二陈汤、加味保元汤、四物养荣汤,皆可随宜选用,外贴阳和解凝膏。
一、溃烂延至肩、胸、胁下,不堪之极,四、五年不能愈者,用洞天救苦丹三服、犀黄
丸六
,皮色变白、孔内红活,接服大枣丸,肌肉渐长,用生肌药收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