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23-外科大成-第94页

。药之对症。无不愈也。
加味当归散。顺调气血。和解表里。爽利心腹。疏理百病。及治温热停积自利。烦躁不宁等症。
当归(酒洗) 赤芍(各二两) 川芎(五钱) 甘草(半生半熟) 大黄(半生半炮各一两) 麻黄(制五钱)
加黄连 升麻 葛根 丹毒。再加连翘 荆芥 每服三钱。姜、葱、灯心、水煎服。(丹毒不用葱)
\x牛蒡子汤\x 治伤风发热烦躁。鼻塞气喘。痰嗽惊啼。及诸疮紫赤丹毒。咽喉肿痛。
牛蒡子(炒研三两) 防风(去芦一两) 薄荷叶(一两) 荆芥穗(去梗四两) 大黄(一两五钱)
甘草(一两二钱) 丹毒。加麻仁(炒研)
每服三钱。水煎服。
\x四黄散\x 治小儿一切热毒疮疾。燥痒流汁不干者。
黄连 黄柏 黄芩 大黄 滑石(各一两) 文蛤(去虫屑五钱)
上为末。清油调涂。
\x一抹金\x 治小儿遍身生疮。糜烂燥痛。流水不干者。多因风化虫结于皮肤。浸淫不已。治以杀虫药。是 究其源也。
藜芦(洗净焙) 蛇床子(去土) 黄丹(水飞各一两) 硫黄 赤石脂 白矾(枯) 黄柏 五倍子(去虫各五钱) 轻粉(五两五钱)
各为末。研匀。加生猪脂。再杵如膏。涂抹患处。或清油调涂。
\x解表消毒散\x 治小儿疮毒。肿高 痛。便利调和。脉浮洪而有表症者。
黄 (上部酒拌炒中部米泔水浸炒下部盐水拌炒一钱五分) 升麻 葛根 赤芍 玄参 牛蒡子(炒研)
麻黄(去节) 甘草(各五分) 连翘(一钱)
更看分野。加以引经。手少阴。加细辛三分。足少阴。加独活七分。手太阴。加桔梗、白芷各五分。
足太阴。加苍术七分。手厥阴。加柴胡七分。足厥阴。加柴胡、青皮各五分。手太阳。加 本五分。
足太阳。加羌活七分。手阳明。加白芷五分。足阳明。加升麻、葛根各七分。手足少阳经。俱加柴 胡七分。
用水一钟。生姜二片。葱白一根。煎七分服。
\x攻里消毒散\x 治小儿疮疡。肿硬痛深。大便秘结。脉沉实而有里症者。
牛蒡子(炒研) 连翘 当归 白芍(各一钱) 大黄(一钱五分) 芒硝(五分) 甘草(七分)
栝蒌(连皮子锯切三钱)
用水一钟。煎七分服。未利。再服。
\x托里荣卫汤\x 治小儿疮毒。外无 肿。内亦便利调和。知邪在经也。
黄 (炒一钱) 红花(一钱) 苍术(米泔炒) 柴胡 连翘 羌活 防风 归身 甘草(炙)
黄芩 人参(各一钱) 桂枝(七分)
用水一钟。酒半钟。煎八分服。
\x四时洗恶疮法\x 春用柳条、荆芥。夏用枣叶、槐枝。秋用苦参。冬亦苦参。随儿大小。量用三二两。煎汤洗之。
<目录>卷四\小儿部<篇名>垂痈(附重舌重重齿)
属性:垂痈。小儿初生五七日间。喉里舌上。有物如芦箨盛水。状如悬痈。以绵裹长针。留锋粟许。刺出青赤黄 汁。一刺止。如未消。次日又刺。三刺自消。刺后用盐汤洗之。掺一字散。甚者服金朱散。如生于舌下者为 重舌。生于颊里及上 者为重 。生齿断者名重齿。皆刺敷如前。
\x一字散\x 治垂痈、重舌、重 、重齿。
朱砂 硼砂(各五分) 朴硝 冰片(各一字)
上为末。用蜜少许。调刷口内。
\x金朱散\x 治胎惊壮热。伤寒伏热。上焦虚热。及重舌赤眼。口鼻生疮等症。
天竺黄 马牙硝 甘草(炙各五钱) 郁金(五钱水煮) 蝉蜕(十四个洗去土) 朱砂(五分) 麝香(少 许)
上为末。每服三五分。蜜汤调下。
<目录>卷四\小儿部<篇名>胎风属性:胎风者。小儿初生身如汤泼火伤之状。由孕母浓味太过所致。令母服清胃散、逍遥散。清其气。或婴儿 亦饮少许。 赤发热者。胃火也。用石膏粉敷。不 赤者。胎母脾虚也。粳米粉敷之。儿大者。由脏热内蒸。
湿气外袭所致。则名玉烂疮也。宜金黄散蜜水调敷。
\x逍遥散\x(见瘰 门) \x清胃散\x(见胎前疮疡)
<目录>卷四\小儿部<篇名>胎赤属性:胎赤者。初生月里。肌肤忽然发赤如丹。由胎热所致。宜清母热。外以蓝叶末涂之。与赤游丹门参考。
又。初生浴儿。洗目不净。则眼边赤烂。至长不瘥。亦名胎赤。宜二金散洗之。
\x二金散\x 治胎赤眼。
黄连 黄柏(等分为粗末乳浸一宿焙干)
每用少许。绵裹。用荆芥汤浸。时时洗之。
<目录>卷四\小儿部<篇名>胎瘤属性:胎瘤者。初生头背胸乳间。肿起如梅如李如馒头者。乃胎中瘀滞也。候盈月外。方可刺之。出赤汁而安 内服五福化毒丹。
<目录>卷四\小儿部<篇名>脐疮、脐突属性:脐疮因水湿伤脐所致。久不愈则发搐。由风邪外袭也。恐变风痫。用干虾蟆烧灰敷之。或加枯矾。或再 加龙骨。或旧绵烧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