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23-外科大成-第78页

丹汗之。
已成者托里消毒散托之。已溃者如溃疡补之。
\x绀珠丹 托里消毒散\x(俱见首卷)
<目录>卷四\不分部位大毒<篇名>内痈总论属性:瘭疽一名蛇瘴。初出红点。次变黑色。小者如黍如豆。大者如梅如李。肿痛应心。腐筋烂骨。脓如小豆汁。
今日去。明日复满。愈而复发为异耳。此川广烟瘴地面有之。初起蟾酥饼贴之。膏药盖之。寒热者蟾酥 丸汗之。红肿游走者离宫锭子涂之。溃后食少干呕者。补中益气汤加黄连、麦冬补之。补而不应。出清 水秽汁者。不治。南人呼为榻着毒。喜着十指。治与脱疽同法。或灸百壮。内饮蓝青汁等以去其热。红丝 游走者。于尽处灸三壮自愈。或用蜡矾丸加麝。冷酒下。多服取瘥。
\x消瘴膏\x 治瘭疽瘴疽。
鲫鱼(一尾) 血余(鸡子大一团) 猪汁油(一斤)
煎枯去渣加黄蜡一两。溶化成膏。涂之。
\x蟾酥饼 蟾酥丸\x(俱见疔门) \x离宫锭子 补中益气汤\x(俱见首卷)
<目录>卷四\不分部位大毒<篇名>内痈总论属性:疣一名枯筋箭。手太阳虚则生疣薛。又为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肝客淫气所致。盖肝热水涸。
肾气不荣。故精亡而筋挛也。宜地黄丸滋肾水生肝血为善。若用蛛丝缠螳螂蚀艾着灸。轻者可愈。重 者必多致误。此症与结核相同。有大如黄豆。小若黍米。拔之如丝者。有触碎如断束缕。扯之则长。纵之 则缩。后两鬓发白点者。有初如赤椹。用杂敷药翻张如菌。又用腐蚀 大如瘤者。有腹内一块。攻击作 痛。凝为血鳖。治之后。手背结一块。长寸许。形如鳖。再又肢节如豆大者。甚多泥鳖生子发于外者。有肛 门周生小颗如鼠奶。大小不一者。有妇人患此月经不行者。种种异类。惟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逍 遥散、归脾汤等药。益养荣气。久之悉愈。
\x六味地黄丸 补中益气汤\x(俱见首卷) \x逍遥散 归脾汤\x(俱见瘰 门)
<目录>卷四<篇名>不分部位小疵属性:此皆小症。不可紊乱于大毒之内。故另分之。
<目录>卷四\不分部位小疵<篇名>无名肿毒属性:无名肿毒者。以其随处而生。不按穴次。不可以命名也。皆由风邪寒热客于经络之所致。但其因风邪 内作者。则无头无根。因气血相搏者。则有头有根。因风寒而成者。则肿坚而色白。风热毒而成者。则肿 而色赤。治法有表症者散之。有里症者下之。外兼敷贴等药。总不外乎首卷肿疡之例。并宜参考。
灸曲池穴甚效。(穴见首卷灸门)
\x漏芦汤\x 治痈疽疔肿。不问阴阳初起者。及初溃红肿尚未消尽者。并湿烂疥疮等毒。
漏芦(一钱五分) 紫花地丁 荆芥 当归 连翘 薄荷 白芷 升麻(各一钱) 麻黄(三钱)
大黄(二钱) 生甘草(四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温服。盖衣取微汗。渣再煎温服。次日。麻黄用二钱。大黄用钱半。甘草用六分。温 服。第三日则麻黄、大黄、甘草。各用一钱温服。如其红肿尚未消尽。照第三日方再三二服。无不愈者。
是方也。如不欲汗。则麻黄少用。温服之。如大便不实及不欲下者。则少用大黄。不用亦可。随病上下。
在食前食后服。
如便毒。服利药。正气伤。皮浓未穿者。服此一汗。不砭而穿。
\x飞腾神骏膏\x 治痈疽肿毒。瘰 鼠疮。
麻黄(去节净用一斤) 杏仁(泡去皮尖砂钵内研如泥入水再研澄去浊脚) 防风(去芦四两) 地骨皮 (去骨四两) 甘草(四两) 灯草(一大把) 黑铅(一块) 木鳖子肉(十四个) 头发(一大团洗净)
共入大铜锅内。入水二桶。炭火煎。减半取汁。渣再煎二次。绢滤净。并一处。复将灯草、头发、黑铅、同汁 煎至成膏。去此三味。再煎稠。收罐内。香甜。久贮不坏。每服三钱。热酒调服。随饮至醉为度。盖卧出汗。
避风一日。次日食猪蹄补之。
此方于初起时。及将溃时。服之神验。
\x军门立效散\x 治痈疽诸毒。对口附骨疽等。
皂角刺(三钱炒热入) 乳香(五七分炒香化再入) 天花粉(三钱) 甘草节(一寸长九个)
川椒(三十粒)
黄酒二钟。煎一钟。温服。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溃。已溃者不宜服。一用 皂刺(三钱) 乳香(七分) 花粉(一两) 甘草节(二钱)
炒制如法。酒煎服。治红肿 痛便秘者。甚捷。
\x壶公妙剂散\x 一切诸毒。乳痈便毒。筋骨疼痛。不问新久。悉皆神验。
穿山甲(炒) 胡卢巴 槐花 黑丑(头末) 当归(等分)
为末。每服五钱。用温酒调成块。挑入口内。随用温酒送下。随饮几杯。以助药力。
\x荣卫返魂汤\x 赤芍 木通 白芷 何首乌 枳壳 乌药 当归(各一钱) 小茴香(五分) 甘草(三分)
水一钟。酒一钟。煎八分。温服。
初起坚硬如石者。加川芎、麻黄、独活、葱头。水煎。热服出汗。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