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23-外科大成-第49页

。绀珠丹汗之。里症者。内疏黄连汤下之。元气虚者。宜大补之。
\x手心毒\x 生于手心。一名穿掌毒。由心胞络经积热所致。
\x手痈\x 生于手心。偏于掌边。一名穿埂毒。二症治同手发背。外用藕节煎汤浸洗。再捣田螺肉敷之。
\x病虾\x 生于手背。肿赤如虾。用消毒等药。外以盐糟油炒令香。淬以热汤。淋洗患处。
\x合谷疔\x 生于虎口。又名虎口疽。丫叉毒。擘蟹毒。皆其名也。如初生小泡疙瘩。痒热 痛者。多有红丝 上腋。由手足阳明湿热攻注。初宜刺破疮顶。搽拔疔散。盖膏。余肿处磨离宫锭子涂之。内服蟾酥丸。
或绀珠丹汗之。脓成胀痛者针之。插蟾酥条。膏盖自愈。
\x手叉发\x 为五指叉处结肿 痛也。治同虎口疽。灸内关间使各三七壮。
\x调疽\x 生于手大指头。若生于别指指头。则又名 疽、敦疽也。初发如粟如豆。渐大如桃如李。青紫麻 木。痒痛彻心。俱由肺经积热所致。四日宜刺。得脓血者生。黑血者死。若黑色无脓不痛者。则又名断 指也。治宜截之。与脱疽同治。(见足部)
\x蛇头疔\x 生于手指尖。一名天蛇毒。肿若蛇头。痛楚连心。寒热交作。由心经心胞络二经积热所致。初 起用代指膏。猪胆敷抹。若用阳燧锭子于指头上灸五壮。反大痛。少时即愈。或内服蟾酥丸汗之。失 治。破后肿仍不消者。插蟾酥条。黑膏盖之。腐烂者。红黑二膏贴之。虚而不敛者补之。
\x蛇眼疔\x 生于指甲两旁。蛇背疔 生于指甲之下。蛇腹疔 又名鱼肚疽。生指中节前面。肿如鱼肚。
\x蛇节疔\x 又名蛀节疔。生指中。节面背俱肿。泥鳅疽 其肿甚于蛀节疔。俱痛连肘臂。
凡手部生毒脓成胀痛者。即宜针之。然针亦有法。如手指有毒。用绳或细带。先扎指根。如掌背生毒。
用绳带先扎手腕。少时。则手指掌处。胀急难堪。随用铍针划破。出脓水令完。以药水洗净。掺生肌药 令遍。随以膏药裹之。绢条缚之。毕。方去所扎绳带。即合口而愈。
\x代指\x 生指甲边。 热肿痛。结脓甚者。指甲脱落。症类指疽。然无蕴毒。故不黯黑也。由血热所致。得冷 药一味渍之。为佳。
\x僵螂蛀\x 生手指中节。背面通肿。形如蝉肚。与泥鳅痈相似。然此症初起。不红不热不痛。日久方痛。痛 久方腐。肿仍不消。非若鳅痈之暴发也。由手少阴痰气凝滞而生。肿则以离宫锭子涂之。腐则以蟾 酥饼子贴之。内服滋补之药。免变虚劳。是症非以年计。不可以言愈也。
\x 疮\x 生于手足。形如茱萸。相对痒痛。破流黄汁浸淫。时瘥时发。由风湿客于肤腠也。以杀虫为主。用 藜芦膏敷之。
\x狐狸刺\x 由手指揩着庭木。痛不可忍。十日后。疮口日深。用蒲公英草根滴白汁涂之。
\x鹅掌风\x 初起紫班白点。久则皮枯坚浓。或破裂不已。由胃热血燥。兼外受风寒所致。亦有因生时疮。
余毒未尽。结于此。宜二矾散洗之。三油膏搽之。或绀珠膏久贴亦愈。再与杨梅门参考。
<目录>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篇名>手部属性:\x羌活散\x 治手发背。及手掌毒。
羌活 独活 前胡 桔梗 乌药 荆芥 当归 升麻 薄桂 威灵仙 甘草 用水、酒各一钟。煎一钟。食远服。
\x代指膏\x 治代指。
雄黄 朴硝(等分)
用猪胆汁。少加香油调涂。
\x藜芦膏\x 治 疮痒痛。黄水浸淫。
藜芦 苦参(各一两) 猪脂(半斤)
浸七日。煎十数沸。去渣。入松香一两化。离火。入雄黄末、枯矾末各一两。搅匀涂之。以瘥为度。
\x二矾散\x 鹅掌风皮肤枯浓。破裂作痛。越重越妙。
白矾(四两) 皂矾(四两) 儿茶(五钱) 侧柏叶(半斤)
水十碗。煎数滚听用。先以桐油搽患处。次以纸捻蘸桐油。点着向患处熏之。片时。次用前汤乘热贮 净桶内。手架上用布盖。以汤气熏之。勿令泄气。特微热倾入盆内。蘸洗良久。一次可愈。七日不可见 水。
一用妇人经布。滚水洗下。炸患处。效。
\x二油膏\x 鹅掌风及血风等疮。
油 牛油 香油(各一两) 黄蜡(一两) 银朱(一两) 铅粉(二钱) 麝香(二钱)
成膏。搽患处。火烘之。以油干为度。
<目录>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篇名>手部属性:\x绀珠丹\x 内疏黄连汤 阳燧锭子 离宫锭子(俱见首卷) 蟾酥丸 拔疔散(俱见疔门)
股部(足三阳之脉在外曰髀足三阴之脉在内曰股)
<目录>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篇名>股部属性:(足三阳之脉在外曰髀足三阴之脉在内曰股)
\x经络\x 前廉足阳明胃经。后廉足太阳膀胱经。外廉足少阳胆经。内廉足厥阴肝经。内前廉足太阴脾 经。内后廉足少阴肾经。
\x股阴疽\x 生股内阴囊之侧。形长微赤痛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