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23-外科大成-第31页

消 单方\x 用蛇游草。南人呼为过山龙。北人呼为娘娘拳头。即茜草苗也。别名地苏木。秋月采梗叶。
冬月取子。每二斤浸干烧酒十斤。入瓷罐内封口。重汤煮三香。埋土内七日。取酒。早晚各饮一二杯。
未溃者即消。已溃者速愈。
\x又方\x 甘草四两生姜取汁四两二味。入四料南酒瓶内。取白花菜汁(即鲜夏枯草汁)捣烂绞汁入瓶。以瓶 满为度。封口。重汤煮一香。取出去渣。食后服。二服即消。
\x瘰 拔根方\x 斑蝥七个。去头足并翅。同糯米炒。以米黄黑色为度。取猫为末听用。用鸡蛋一个。钻一 孔。用银簪搅匀。入斑蝥末于内。再搅匀。另取鸡子壳补口。绵纸粘固。再用粗纸包七层。水湿透听用。
取土茯苓四两。择小而扁者为佳。若长而大者名为奶肩。有毒。故不用。加菜猪肉半斤。煎汤听用。
于五更时。将药蛋用粗糠火煨熟。乘热食之。以前土茯苓肉汤送下。三日后。小腹胀痛。以益元散推 之。如尚未利。再饮热水摧之。毒根从小便下。形如圆眼如烂肉。其根下。其 自消。甚验。或以木通、滑 石、青黛之类导之。青黛善解斑蝥之毒。
\x瘰 灸法\x 宜灸肘尖七壮。三次除根。
一灸金门穴二七壮。一灸脊十一椎。对脐是穴。灸九壮。
陵汉章用土炒穿山甲、斑蝥等分。和艾为炷。黄豆大。于患处隔蒜灸之。或明灸之。予用阳燧锭子于 核上灸七壮。贴绀珠膏。出水些须。其核即消。
马刀坚硬如石。痛引颈项者。灸剑巨穴三七壮。
凡灸后其核不消者。须涂蚀药。以除其根。腐去其核方能收口。如三品一条枪、贵金锭子之类。
\x瘰 敷药\x 用独核肥皂子。择新到者。用好醋浸一宿。次日语火煮透。捣烂如泥。罨肿处发。微肿微痛。
渐消。
\x 疮吸脓法\x 治 疮久溃。淋漓不能收口。先用木绵做圈。围垫疮口。次用小锡葫芦。或竹筒。要三个 听用。取干烧酒斤半、大黄一两煎滚。倾入葫芦内。浸滚水中煮。酒滚即倾出。急合于疮口上。吸取其 脓。少时取起。又将别个葫芦照样合之。如式轮流。合吸五七十次。以见鲜血为度。次用丝绵烧灰敷 口。自愈。其相连未溃者。经此一吸。亦随而愈矣。
\x洗 疮方\x 破烂顽腐。久不收口者。
麻油煎滚。乘热用绵裹指尖蘸油。热抹患处十数次。次用生肌等药。
一用雄黄 白矾 朱砂(各一两) 真阿魏(六钱) 为末。每用三五钱。冲滚水二大钟洗之。
\x搽 疮单方\x 陈年酱瓜蒂。随疮口大塞之。极痛。须忍之。半日取出。疮自痊愈。
一用猪胆汁加轻粉末少许。令匀。不时涂之。疮痛流黄水。久久痊愈。
一捣马齿苋敷之。一取葛条烧存性为末。香油调敷。
\x三品一条枪\x 治瘰 疔毒。发背脑疽等症。
明矾(二两) 白砒(一两五钱)
共为末。入小罐内。炭火 红。青烟尽。白烟起片时。约上下通红。住火置地上。一宿取出。约有净末一 两。加明雄黄二钱四分。乳香一钱二分。共为细末。浓糊调稠。搓条如线。阴干。凡遇前症。有孔者。
入孔内。无孔者先用针放孔。早晚插药二次。插至三四日后。孔大者每插十余条。至七日。患孔药满足方住。
以后患处四边裂开大缝。共至十四日前后。其疔核瘰 痔漏诸管。自然落下。随用对症药敷。绛珠膏生肌。
\x白龙膏\x 贴鼠疮立验。
麻油(二十两) 大附子(二个) 穿山甲(十片) 杏仁(五十粒) 槐白皮(一片)
浸十余日。 枯滤去渣。入血余一团。虾蟆一个。白花蛇一条。徐徐煎化。再滤渣净。入飞黄丹十两。成 膏。加乳香没药各二钱。
\x绀珠膏\x 瘰 已溃未溃(见首卷膏药门。)
原膏内倍用阿魏、麝香。再加蟾酥、铜绿。
\x大圣散\x 治小儿风毒瘰 。瘾疹风丹。
羌活 升麻 薄荷 防风 荆芥 玄参 黄芩 大黄 甘草 或加连翘 等分。水煎服。
\x连翘丸\x 治小儿瘰 。
连翘 独活 桑白皮 白头翁 丹皮 防风 黄柏 淡豆豉 肉桂 秦艽(各五钱) 海藻(一钱五分)
为末。蜜丸。用灯心汤下。
\x天竺黄丸\x 治小儿身热咳嗽。气喘痰壅。并急慢惊风。今取之治瘰 痰核。其功甚捷。
南星 半夏(各二两) 天花粉 贝母(各一两)
合一处。用姜汤煮过。炙干为末。炼蜜丸。用灯心汤送下。
<目录>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篇名>颈项部属性:石疽生颈项间。坚硬如石。皮色不变。由沉寒客于经络。气血凝结而成。初起者用艾灸之。至五七十壮 方止。次以麦饭石膏贴之。渐渐求愈。非若失荣之顽恶也。
<目录>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篇名>颈项部属性:失荣症生于肩项耳前耳后等处。初起如痰核。日久渐大。坚硬如石。推之不动。按之不移。一年半载方 生阴痛。气血渐衰。形容削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