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弱。过伤饮食生冷。以致胸膈不宽。四肢面目浮肿。及小水不利等症。并 宜服之。
人参 陈皮 茯苓 半夏 山药 白术(各一钱) 苍术 浓朴 泽泻 麦芽 木香 山楂 苏子 猪苓(各五分) 老黄米(炒黄一钱)
水二钟。姜三片。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前服。
\x托里定痛散\x 治痈疽溃后。血虚疼痛不可忍者。宜服之甚效。
归身 熟地 乳香 没药 川芎 白芍 肉桂(各一钱) 粟壳(泡去筋膜蜜炒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x神应异功散\x 治溃疡阴盛阳虚。发热作渴。手足并冷。脉虚无力。大便自利。至饮沸汤而不知其热者 必服。
木香 官桂 当归 人参 茯苓 陈皮 白术(各一钱) 半夏 丁香 肉豆蔻 大附子 浓朴(各五分)
水二钟。姜五片。枣三枚。煎八分。不拘时服。此方痈疽阴症。凡杂症阳气脱陷与寒气逼阳于外者。发 热烦躁。口干作渴。投以姜、桂、附子之类。津液顿生。烦热顿退。其应如响。人但不习而察之。
\x参术膏\x 治痈疽发背等症大脓后。气血大虚。急宜用此。
上好人参半斤(切片。用水五大碗。砂锅内慢火熬至三碗。将渣再煎汁一碗。共享密绢滤清。复 熬稠浓。瓷碗内收贮听用。)云片白术六两 淮庆熟地六两(俱熬同上法)
以上三膏各熬完毕。各用瓷碗盛之。顿入水中。待冷取起。盖勿泄气。如患者精神短少。懒于言动。短 气自汗者。以人参膏三匙、白术膏二匙、地黄膏一匙。俱用无灰好酒一杯。炖热化服。如脾气虚弱。饮 食减少。或食不知味。或已食不化者。用白术膏三匙、人参膏二匙、地黄膏一匙。好热酒化服。如患者 腰膝酸软。腿脚无力。皮肤手足粗涩枯槁者。用地黄膏三匙。人参、白术膏各二匙。化服。如气血脾胃 相等无偏胜负者。三膏每次各二匙。热酒化服。此膏用于清晨并临睡时各进一次。自然强健精神。
顿生气血。新肉易生。疮口易合。任疮危险势大脓多者。可保终无变症。夏炎天热。恐膏易变。分作二 次熬用亦好。愈后能服。须发变黑。返老还童。以上诸方。功难及此。
\x八仙糕\x 治痈疽脾胃虚弱。精神短少。饮食无味。食不作饥。及平常无病久病。但脾虚食少呕泄者。并 妙。
人参 山药 茯苓 芡实 莲肉(各六两) 糯米(三升) 粳米(七升) 白糖霜(二斤半) 白蜜(一斤)
上将人参等五味各为细末。又将糯粳米亦为粉。与上药末和匀。将白糖和蜜汤中烊化。随将粉药 乘热和匀。摊铺笼内。切成条糕。蒸熟。火上烘干。瓷器密贮。每日清晨。用白汤泡用数条。或干用亦可。
但遇知觉饥时。随用数条甚便。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
\x胃爱丸\x 治溃疡脾胃虚弱。饮食诸味不喜。用过开胃进食之药不效者。此脾崩之象。宜服之。食进为 吉。
云片白术一两(鲜白者。米泔浸。去涩水。切片晒干。同麦芽拌炒。) 淮庆山药一两(肥大上白者。
切片。用男乳拌湿。候润透。晒微焙。) 上白茯苓(一两,切一分浓咀片。用砂仁二钱。同茯苓合碗内。
饭上蒸熟。只用茯苓。) 清河人参(一两,制毕晒干。共为细末) 白豆蔻(三钱) 陈皮(用陈老米。
先炒黄色。方入同炒。微燥勿焦。六钱) 莲肉(去皮心。切片。五钱) 小紫苏(蜜拌透。晒干微蒸片 时。连梗叶切片。五钱) 甘草(炙三钱)
上共为细末。用老米二合。微焙碾粉。泡荷叶汤打糊。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清米汤下。不拘时服。
\x二神丸\x 治痈疽脾胃虚弱。饮食不消。大便溏泄。必服之。
破故纸(四两微炒香色) 肉果(肥大者二两生用)
用大枣四十九枚。老生姜四两切片。水浸枣、姜。煮至水干为度。取枣肉为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清 米汤空心送下。及治寻常肾虚脾泄俱效。
\x加减八味丸\x 治痈疸已发未发。口干作渴。舌干黄硬者。宜服。
茯苓 山药 丹皮(各四两) 山萸肉(五两) 泽泻(蒸三两) 五味子(炒三两) 肉桂(六钱) 熟地(捣 膏酒煮八两)
上共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钱。空心服。盐汤送下。寻常酒服亦可。此又渗湿润燥药也。
\x红铅造化丹\x 治痈疽元气不足。软陷不起发。或已发复被风寒内外所侵。以致疮毒下陷变为阴塌 不痛者。急宜服此。亦可转阴为阳。返出毒瓦斯。复肿为吉。
红铅(三钱) 人参 茯苓 山药(各一两) 甘草(炙) 枯矾(各五钱) 辰砂 寒食面(各七钱五分)
麝香(八分) 冰片(六分) 乳香(二钱用头生男乳每盘内用一小钟晒干共收用之)
上各研精细。方为一处。共再细研。用白蜜二两。再同头生男乳一大杯。慢火重汤内用瓷碗炖。蜜滴 水不散为度。候稍温。和入前药。软硬得宜。丸龙眼核大。金箔为衣。瓷罐收用。或以蜡固亦妙。每用一 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