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治部上(痈疽)
属性:痈疽之原委顺逆治法。已详首卷。今之分部位者。为别经络。认穴次。定名色耳。其症治不外乎首卷之
提纲。然间有稍异于总治者。有专治本症之方。而即以此方各附于本症条下。则开卷了然。庶无遗漏
紊乱矣。
<目录>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篇名>头部
属性:\x经络\x 中行直鼻上巅。属督脉经。又属足太阳膀胱经。傍开一寸五分为第二行。是足太阳经。再开一
寸五分为第三行。是足少阳经。头角直耳上中。亦足少阳经。
\x百会疽\x 生百会穴。在巅之上。初起如粟。次大如钱。形似葡萄。坚硬色赤。寒热痛楚。元气浓者由热
毒上攻。宜黄连消毒饮、蟾酥丸、贵金丸之类。元气弱者由虚阳浮泛。宜八味地黄丸引火归源。更
以附子饼置涌泉穴。灸五壮以泄其毒。若肿连耳项。七日不穴。神昏痰起者不治。
\x玉顶发\x 一名佛顶疽。生上星穴。在百会疽之前。由足太阳经风热所致。初起神授卫生散、绀珠丹实
者贵金丸。虚者十全大补汤加羌活。溃而黑陷。脉大神昏。二便闭者不治。
\x透脑疽\x 生囟门之际。在玉顶疽之前。形如鸡子。坚而硬。头痛如斫。灸缺盆穴二七壮。
\x侵脑疽\x 生透脑疽之傍。头疼引目。灸支正穴七壮。二症初宜绀珠丹汗之。次宜托里散托之。
\x额疽\x 生当额。或两额角。一名赤疽。肿如桃李。由阳明胃经积热所致。实者贵金丸下之。次以内托散
托之。溃者补之。十日不穴。溃而无脓出血者。不治。
\x太阳疽\x 生太阳穴。一名勇疽。状如伏鼠。肿连面目。寒热交加。七日不溃。毒即攻眼。急宜贴破。破慎风
水。犯则损睛。属阳明胃经。治同透脑疽。十一日刺。得黄白脓者顺。清稀黑血者逆。
\x鬓疽\x 生于鬓。属手少阳三焦。此经多气少血。最忌见脓。多由肝胆怒火。或因风热血虚所致。初宜神
授卫生散、柴胡清肝汤清之。次以托里消毒散托之。以速其脓。脓成而至收敛时。肾虚者六味地黄
丸。气虚者补中益气汤。此症虚脉虚之治也。若烦躁饮冷身热。脉大神昏者。脏腑实也。宜贵金丸。所
为疮疡实热。不利者下之是也。宜灸伏兔穴二七壮。
此症虽属少阳。然脉症俱实者。随其壮弱。泻以重轻。若守经禁而纯投补剂。非确论也。
有未见疮时先作渴症。一年半载始发鬓疽。色紫疮黑。平陷坚硬。无脓。毒流耳项。气秽容枯。神昏不
食者。不治。
\x夭疽\x(生左耳后) 锐毒(生右耳后。俱一寸三分) 夭者妖变之物也。属肝木。锐者锋利之器也。属肺金。
二症起于谋虑不决。火郁而成。生于隐微。发于不测。及觉之时。毒已入内矣。红活高肿。易腐易脓
者顺。坚硬伏陷。未溃先黑。未脓先腐。臭秽易生。元气易败。此毒瓦斯内攻也。为逆。微者加味逍遥散、越鞠丸、
托里消毒散。随时增损。甚者十全大补汤。非倍用参附。不能以回其阳。
\x耳后疽\x 生耳后折间。属三焦经。高肿有头者顺。无脓软陷者逆。甚则嗌肿颊痛。肩肘俱疼。初起者绀
珠丹汗之。热甚者凉膈散清之。已溃者如溃疡门。托之补之。
\x耳根毒\x 生于耳根。状如痰核。不动而微痛。属胆与三焦二经风热所致。宜卫生散。或加升麻、柴胡。或
贵金丸下之。弱者神效栝蒌散托之。因怒而耳下肿者。或肋痛脉弦紧者。小柴胡汤加青皮、红花、
桃仁、牛蒡子。再寒热。加荆芥、防风。盖肝者内主藏血。外主荣筋。怒则气逆。故筋蓄结肿。若不自加调
摄。肝迭受伤。迁延结核。再犯追蚀之药。因而不敛不治者多。
\x耳发\x 生于耳叶。初起如胡椒。渐大如蜂房。紫赤肿痛。由三焦经风热所致。宜卫生散。或加升麻、桔梗。
壮者贵金丸汗之下之。出黄脓者顺。出鲜血不食神昏狂躁者逆。
\x玉枕疽\x(生于玉枕) 脑后发(生玉枕稍下。在风池穴。)形如硬疖。坚而难溃。痛引项肩。气粗鼻塞。此足
太阳膀胱经伏阳结滞而成。少壮者红肿出白脓易愈。老弱者紫陷流黄水难瘥。实者内疏黄连汤。加羌活、金银花之
类。或卫生散、贵金丸。虚者托里消毒散。加升麻、葛根、酒沙黄芩、栀子之类。兼服蜡矾丸。有头者刺之。
涂拔疔散。无头者以离宫锭子涂之。或灸风门穴三七壮。艾如绿豆大。
\x脑铄\x 生于项后。初起如横木。久之上至巅顶。下至大椎。未脓而皮先损。或冷而木痛。时流清水。或热
如火燎。痛如针刺。黑如烟灶。形如犬咬。四畔坚若牛唇。灵枢经云。阳气大发。消脑溜项。名曰脑铄。烦
心者死。
此由阴精消固所致。急用神妙拔根法。(见针门)以通其窍。内用十全大补汤加大附子。及八味地黄丸。
以回其阳。宜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