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痊;臭秽 无丝,血败气衰;阳绝阴盛,神仙难医。医之用药,当量人虚实,察病冷热,推其所因,究 其所原,而后治之,使内外相应,不可一概而论。如病发于阳而极热,则当有顺其气,匀其 血。气顺则阳气宣通而不滞,血匀则血脉流动而自散。盖气为阳,血为阴,阴阳调和,病者 自安。外则用凉药而蠲之,热盛则血得凉而易散,不散,则热已痿而血凝于凉。此阳变为阴 之 渐,乃坏烂之根也。急归温凉以治之,解其外攻四围之血路,出其中间已成之脓毒,然后根据 法以收其功也。如病发于阴而极冷,则内用平补之药,以宣其气,滋其血,助其元阳,从其 脾胃,待其饮食进,精神回,然后顺气匀血如常法。外因热药,以潮会一身之气血,回死肌 ,拔毒瓦斯,然后用温药以散之。其极冷者,而又为凉药所误者,不得已于三建而回阳,则病 必不出,再作,方为佳。此阴变为阳之候,更生之兆也。若内阳不回,外证不见,是为独阳 绝阴,不可为矣。盖阳者气也,阴者血也;阳动则阴随,气运则血行;气不运而血死,血死 则肌死,肌死则病死矣。冷证则用热药者,不过行其气血也。盖血气遇热则行,遇凉则止也 。虽然,冷热之药用之固妙,尤当先乳香、豆粉救其心,护其膜。盖心为一身之主宰,膜为 五脏之囊橐。病之初发,毒必上攻心胞络,故先呕逆而后痈疽,或先痈疽而后呕逆者,胞络 根于心也。苟治之不早,则心主受毒。神无所舍,元气昏瞑矣。病之初发,毒必旁腑肌肉,
苟治之不早,则毒瓦斯透膜。膜透则元气泄,脏腑失养,精神枯槁,脉坏绝矣。故病至盛而生者 ,内见五脏而膜完全者也。亦有至微而死者,肌肉未溃,而膜先透者也,此救心护膜所以为 第一义欤。是方乃遇神仙秘授神圣工巧,不可具述,非寻常草医,一草一木、一针一刀之比 ,得其要者,宝之宝之。
<目录>服药通变方第二<篇名>荣卫返魂汤属性:(又名通顺散,又名何首乌散。)
何首乌(不犯铁) 当归 木通(去皮节) 赤芍药(炒) 白芷 茴香(炒) 土乌药(炒)
陈枳壳(麸炒。若恶心,姜汁炒) 甘草 上方只此九味各等分,水、酒、汤使随证用之,水酒相半亦可。惟流注加独活。每服四钱。
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此一药,流注、痈疽、发背、伤折,非此不能效。至于救坏病、活死肌,弭患于未萌之 前,
拔根于既愈之后,中间君臣佐使,如四时五行更相迭旺,真神仙妙剂,随证加减,其效无穷 。何则?此药大能顺气匀血故也。夫气阳也,血阴也。阳动则阴随,气运则血行;阳滞则阴 凝,气弱则血死;血死则肌死,肌死则病未有不死者矣,必调其阳,和其阴,然后气血匀,
二者不可偏废。只调阳不和阴,则气耗而血凝,肌必不活,如五香连翘之类是已。只和阴不 调阳,则血旺而气弱,疾必再作,如内补十宣之类是已。然二药亦须参用之,不可执一为妙 。此药扶植胃本,不伤元气,荡涤邪秽,自然顺通,不生变证,真仙剂也。用法开具于后∶ 一、发背既久不愈,乃前医用凉药过也。凉药内伤其脾,外冰其血。脾主肌肉,脾土受伤,
饮食必减,颜色痿瘁,肌肉不生;血为脉络,血一受冰,则气不旺,肌肉糜烂。故必理脾,
脾健,肉自生。宜于此方中去木通,少用当归,倍加浓朴、陈皮。盛则用家传对金饮子,又 盛则加白豆蔻之类为妙。
一、凡治流注,可加独活。流注者,气血凝滞,故气流而滞,则血注而凝。加此药者,
可以动荡一身血脉,血脉既动,岂复有流注乎。
一、流注起于伤寒,伤寒表未尽,余毒流于四肢,经络涩于所滞,而后为流注也。如病 尚有 潮热,则里有寒邪未尽散。此方中可加升麻、苏叶。如服此而热不退,可加干葛。如有头疼 加川芎,并用姜水煎。如无潮热,可用水酒相半煎,酒大能行血生气故也。气生血行,病愈 可必然。流注须表者何也?所以推其因究其源,不忘病之根本也。寒邪既尽,表之太过则为 冷流注,尤为难治,故宜略表为妙。表后第二节,宜服温平之药,乃十宣内补是已。如不效 ,第三节宜加附子,或服四桂散数服即止。温药亦不可多用,恐增痛苦,反成脓血不干。第 四节仍归本方收效。然表未尽,则余毒附骨而为骨痈。夫流注者,伤寒之余毒。骨痈者,又 流注之败证也。流注非伤寒之罪,乃医者表之未尽也。骨痈非流注之过,又庸医凉药之过也 。庸医无识,心盲志聋,妄犹明见,虽知为骨痈,而治之无法,又复投之凉药,烈之毒刃,
则毒瓦斯滞,凉药触铁器,则愈附骨而不能愈矣。不然,则人之骨何以有痈。骨而成痈,非药 所治,故名附骨疽,又名白虎飞尸。留连周期,辗转数岁,冷毒朽骨,出尽自愈。其不愈者 ,至于终身有之,此皆失于初也。其骨腐者,多为副骨,尤或可痊。正骨腐则终身废疾。故 脓白而清者,碎骨初脱,肉深难取;脓黄而浓者,碎骨将出,肉浅可取,宜以利刀取之。详 在后章。此不过治骨痈之概耳。
又有病经数月,伤于刀刃,羸弱、拳挛、咳嗽、脓血、坏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