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2-专治麻痧初编清凌德-第10页

已出未出并皆服之。
紫草嫩者升麻甘草(炙,各半两)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二盏,糯米五十粒,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德按:刘氏《幼幼新书》加木通二钱五分,名曰
夺命散
,此疮疹之祖方也。
紫草木通汤
治小儿疮疹。
紫草(去芦)木通人参茯苓(去皮)糯米(各等分)甘草(半之)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鼠粘子汤
治疹痘欲出未能得透,皮肤热,气攻咽喉,眼赤心烦者。
鼠粘子(四两,炒香)甘草(一两)防风(半两)荆芥穗(二两)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沸汤点服,食后临卧,逐日三服,大利咽膈,化痰涎止嗽。若春冬间,常服免生疮疖,老幼皆宜服。
水解散
治天行头痛壮热一二日,兼治疮未出烦躁,或出尚身体发热。
大黄黄芩桂心甘草(炙)芍药(各二两)麻黄(四两,去节汤泡焙)上捣罗为末,患者以生熟汤浴讫,以暖水调下二钱,相次二服,得汗利便瘥。强实人服二方寸匕。此调风实之人,三伏中宜用。若去大黄,即春夏通用。
活血散
治疮子或出不快。
用白芍药末一钱酒调,如欲止痛用温热水调下。
猪尾膏
治疮子倒厌黑陷。
用小猪儿尾尖刺血三两点,入生龙脑少许,同研,新汲水调下立效,惟实热证,方可用此。
无比散
治疮疹恶候不快,及黑疮子,应一切恶候。
牛黄麝香龙脑腻粉(各一分,研细)朱砂(一两,先研如粉)上为极细粉,小儿一字,大人五分,水银少许,同小猪尾上血三两滴,新汲水少许,同调服,先安稳得睡,然后取转,下如烂鱼肠蒲桃穗之类涎臭恶物便安,小儿用奶乳汁滴尤妙。
龙脑膏子
治时疾发豌豆疮,及赤疮子未透,心烦狂躁,气喘妄语,或见鬼神,或已发而陷伏,皆宜速治,不尔毒入脏必死。
生龙脑(一钱)上细研,旋滴猪心血和丸,芡实大,每服一丸。心烦狂躁者用紫草汤化下,若疮子陷伏者用温酒化下,少时心神便定得睡,疮疹发透,根据常将息也。
附阎氏方
治伏热在心,昏瞀不省,或误服热药,搐热冒昧不知人,及疮疹倒厌黑陷。
生梅花脑子研半字或一字,取新杀猪心一个,取心中血同研作大丸,用新汲水少许化下,未省再服;如疮疹陷伏者,温酒化下。
如圣汤
治小儿疮疹,毒攻咽喉肿痛。
桔梗(一两)牛蒡子(炒,一两)生甘草(一两)麦门冬(去心,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点,细细呷服,入竹叶煎服尤妙。
决明散
治疹痘疮入眼。
右决明子(一分)栝蒌根(半分)赤芍药(一分)甘草(一分,炙)上捣罗为末,每服半钱,蜜水调下,日进三服。
拨云散
治疹痘疮入眼及生翳。
桑螵蛸(真者一两,炙令焦,细研)上捣罗为细末,入麝香少许,令匀,每服二钱,生米泔调下,临卧服之。
密蒙花散
治疹痘疮并诸毒瓦斯入眼。
密蒙花(一钱半,净)青葙子决明子车前子(各半钱)上为细末,用羊肝一片,破开作三片,掺药令匀,却合作一片,以湿纸七重裹,塘灰火中煨熟,空心食。
通望散
治疹痘疮入眼及生翳。
白菊花(一两),如无以甘菊花代之绿豆皮谷精草(去根,各一两)上捣罗为末,每服用一大钱,干柿一个,生粟米泔一盏,共一处,煎后,米泔尽,只将干柿去核吃之,不拘时候,一日可吃三枚,日浅者五七日可效,远者半月愈矣。
蛤粉散
治小儿疮子入眼。
谷精草蛤粉(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匕,猪肝二两许,批开掺药,卷了青竹叶,裹麻缕缠定,水一碗煮令熟,入收口瓷缸内,熏眼后,温取食,日作,不过十日退。
[卷二] 许白沙先生论小儿病脉
凡候小儿脉,当以大指按三部,一息六七至为平和。十至为发热,五至为内寒。(一作胀)脉紧为风痫,沉缓为伤食,促急为虚惊,弦急为气不和,沉细为冷,浮为风,大小不匀为恶候,为鬼祟,浮大数为风为热,伏结为物聚,单细为疳劳腹痛多喘呕。而脉洪者为有虫,沉(一作浮)而迟潮热者胃寒也,温之则愈。予尝作歌以记之,歌曰:小儿脉紧风痫候,沉缓伤食多吐呕,弦急因知气不和,急促虚惊神不守,冷则沉细风则浮,牢实大便应秘久,腹痛之后紧而弦,脉乱不治安可救。变蒸之时脉必变,不治自然无过谬,单细疳劳洪有虫,大小不匀为恶候,脉沉(一作浮)而迟有潮热,此必胃寒来内寇,(内一作作)泻利浮大不可医,仔细斟量宜审究。凡婴儿未可脉者,俗医多看虎口中纹颜色,与四肢冷热,验之亦有可取。予又以二歌记之。虎口色歌曰:紫热红伤寒,青惊白色疳,黑时因中恶,黄即困脾端。冷热证歌曰:鼻冷定知是疮疹,(一作痘症)耳冷应知风热证,通身皆热是伤寒,上热下冷伤食病。若能以色脉参伍,验之所得亦过半矣。
[卷二] 郭白云先生论痘疹三不宜
凡盛出之际宜解肌,以托其出,不宜汗,汗则气弱而陷;宜和里以纾其壅,不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