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40-胎产心法-第58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服无时。方中桂、附、巴 戟,原为驱逐浊阴痰涎而设,不可执己见而轻去之。

十全大补汤
(见上卷胎不长养门。)
六君子汤
(见上卷诸痛门。)

【目录】卷之下【篇名】口干渴兼小便不通或短少论属性:凡产后舌燥咽干而渴,兼小便不利,由产后亡血或汗多所致,内亡津液也。夫日用水谷,胃纳而脾 运,肺散至精至清之气,为津为液,清肃下行膀胱而为小便。其气通心,受火色化为营身之血。值产亡血 而又汗多,加之产后气虚,不能为胃行 其津液,则是生化之气不运,渗泄之令不行。所以上无津液流通,而有咽燥干渴之证。下气不升,而有小 便不通。虽通而亦短少之候,勿作淋秘,轻用渗利,使气益虚,病益甚。治法必当助脾益肺,升举气血,则 气化流行。阴升阳降,斯水入经而为血为津,谷入胃而长气行脉,自然津液充而便利调匀矣。初产生化汤 多服数剂,如汗多亡津液,须加人参于内,使血生而津足。若无块痛,六君子倍参、 ,或服生津止渴益水 饮。渴甚,兼服参麦饮。如产后口干少力,宜生津益液汤。有用四君子汤,加车前一钱,桂心五分。若认咽 干口燥为火,而用芩、连、栀、柏以降之;认小便秘涩为水滞,而用五苓等剂以通之。不特非其治法,更患 愈通愈竭变生他证矣。《尊生》云∶小便不通,金匮肾气丸可加减用之。予谓当用加味肾气丸为是。若 兼口渴,用生津止渴益水饮。渴甚,兼生脉饮。密斋云∶如恶露不来,败血闭涩水渎,小便不通,其证则小 腹胀满刺痛,乍寒乍热,烦闷不宁,用加味五苓主之。予谓初产,自当用生化汤则瘀行便利矣。可无事乎五 苓也。如产过五七日,而恶露亦自宜渐少而止矣,又何必事乎五苓也?况产后最禁发汗、利水,予焉敢轻产,
而用五苓以竭其阴乎?世有治小便不通,用炒盐加麝少许,填脐中,外用葱白十余茎作一 束,切如半指浓,置盐麝上,将艾灸之,觉热气入腹难忍方止,小便即通。此惟气闭者宜之,若产后气虚 源涸,与夫热结膀胱者,皆不可用。

生津止渴益水饮
治产后口渴,小便不利。

人参 生地 麦冬(去心。各二钱) 黄 (一钱五分,蜜炙) 五味子(十粒) 当归(三钱,酒 浸) 茯苓(八分) 升麻 炙草(各四分) 葛根(一钱)
水煎服。如汗多,加麻黄根一钱,炒枣仁一钱,浮小麦一撮。大便日久不通,加酒洗苁蓉一钱五分。渴 甚,用参麦饮代茶饮之,不可疑而不用。凡一切降火利便药,断不可用。

生津益液汤
治产后口干少力。

人参(随宜) 麦冬(一钱二分,去心) 茯苓 栝蒌根(各一钱) 甘草(八分) 小麦(一撮)
竹叶(十片)
枣二枚,水煎服。如大渴,加芦根。

加味五苓散
治产后恶露不行,小便不通。

猪苓 泽泻 白术(土炒) 茯苓 桂心(各一钱) 桃仁(去皮尖) 红花(各二钱)
水煎服。此方予未敢用,姑录之以备参考耳。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六君子汤
(见上卷诸痛门。)
参麦饮
(见本卷 晕厥门。)
四君子汤
(见上卷胎逆上逼门。)
加味肾气丸
(见上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

【目录】卷之下【篇名】泄泻及完谷不化并遗屎论属性:产后泄泻,不可与杂证同治。大率中气虚弱,传化失职所致,气虚、食积、与湿也。气虚宜补,食积 宜消,湿宜燥之。然恶露未除,又难以骤补、峻消、急燥,当先用莲子生化汤三剂,化旧生新。方中且有 莲子、茯苓补脾利水,兼治其泻。候旧化新生,然后用健脾利水生化汤,或补气或消食,或化积或燥湿分 利,因证加入对证之药,始无滞涩虚虚之失。至产后旬日外,方可与杂证同论,然犹宜量人虚实而治也。如 痛下清水,腹鸣,米饮不化者,以寒泻温之。如粪色黄,肛门痛,以热泻清之。如饮食过多伤脾,嗳气味 如败卵,以食积消之。如饮食减少,食下腹鸣腹急,尽下所食之物方觉畅快,以脾虚食积补而消之。丹 溪云∶如产后虚泻,眼昏不识人,危证,用参苓术附汤救之。又有胎前久泻,产后不止,以致虚脱,须从 权服参苓生化汤以扶虚,仍分块痛、不痛,加减而治。凡泻兼热,切勿用芩、连、栀、柏。
兼痰,切勿用半夏、生姜。如泻渴,参麦饮以回津液。如产后脾泻不止,参苓莲子饮妙。夫完谷不化者,
因产时劳倦伤脾,而转输稽迟也。夫水谷入胃,游溢精气,散归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而调通水道,
乃能致气滋脏以养人。今因产劳倦脾伤,以致冲和之气不能化,而物完出焉,病名飧泄。又饮食太过,
脾胃受伤,亦致完谷不化,俗呼为水谷痢也。然产方三日内,血块未散,患此脾败胃弱之证,未可遽加 、
术,且服加味生化汤。内有益智、砂仁少温其气,俟块消散,服参苓大补生化汤。如胃气虚,泻利黄色,
用补中益气汤加木香治之。若久泻痢虚者,参香散。如久泻元气下陷,大便不禁,肛门如脱,宜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