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则发,过期则止 ;怒极伤肝,则有眩晕、呕血、瘰 、血风、疮疡等病,加之经血渗漏于其间,遂成窍血生疮 ,淋沥不断;湿热相搏,遂为崩带;血结于内,变为 瘕。凡此变证百出,不过血滞与 枯而已(总结)。但血滞亦有虚热,血枯亦有虚热,故重则经闭不通。以滞、枯分言,轻则经水不调 ,止言虚与热而已。血滞经闭宜破者,原因饮食毒热,或暴怒,凝瘀积痰,直须大黄、干漆 之类,推陈致新,俾旧血消而新血生也。若气旺血枯,起于劳役忧思,却宜温和滋补,或兼 有痰火湿热,尤宜清之凉之,每以肉桂为佐者,热则血行也。但不可纯用峻药,以亏阴道。
至于耗气益血之说,虽女科要法,但血为气配,气热则热,气寒则寒,气升则升,气降则降 ,气行则行,气滞则滞。如果郁火,气盛于血者,方可单用香附丸散、抑气散,当加木香、
槟榔、枳壳,以开郁行气。若气乱则调,气冷则温,气虚则补,男女一般,阳生则阴自长,
气衰则血亦涸,岂可专耗其气耶?论者多泥叔和血旺气衰,不知叔和论肝肺二脉 (以肝藏血、肺主气也),则宜肝旺 于肺,其实气血平和有孕,故继曰两脏通和。但妇人见偏性鄙,婢外家志不得伸,郁怒无时不 起,故香附为女人仙药。经曰∶邪气胜则实,正气夺则虚。可不悟诸,大概只虚热痰气四证 而已。不调亦大相同,随证调治,饮食调和,自然血气流通。更有凝滞,然后可用红花当归 散、紫葳散、通经丸、导经丸之类。虚者只用当归散以通之。通后又须养血益阴,使津液流 通。苟不务气血充和,而惟以毒药攻逼,是求千金于乞丐,必死而后已。
<目录>卷之二\经闭门<篇名>论经闭大法属性:\x丹溪\x云∶经不通,或因堕胎及多产伤血,或因久患潮热销血,或因久发盗汗耗血,或因 脾胃不和,饮食少进而不生血,或因痢疾失血,治宜生血补血,除热调和之剂,随证用之。
或因七情伤心,心气停结,故血闭而不行,宜调心气,通心经,使血生而经自行矣。(生血在补脾胃,
调饮食,适寒温,所谓脾旺则能生血也。至于心气结者,宜调心,又为心主血也)
<目录>卷之二\经闭门<篇名>脉法属性:\x脉经\x曰∶肾脉微涩为不月。(经闭脉法,备前调经门,当参看。)
<目录>卷之二\经闭门<篇名>治血枯经闭属性:\x玉烛散\x 治胃热消渴,善食渐瘦,津液为热燥竭,以致血海干枯。(此即四物汤与调胃 承气汤合方也。)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地黄 大黄 芒硝 甘草(各等分)
上锉。每服八钱,水煎,食前服。
\x三和散\x 治劳心,心火上行,以致胞脉闭塞,月事不来。(此即四物汤与凉膈散合方也)
(此治劳心之实热者也,如心虚而热收于内,与夫心虚而土衰者,不宜妄用)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地黄 大黄 朴硝 黄芩 栀子 连翘 薄荷 甘草(各等分)
上锉。每服八钱,水煎服。
\x二黄散\x 治妇人室女,经脉不通,服之如神。
大黄(烧存性,二钱) 生地黄(三钱)
上为末。作一服,空心好酒调下。
\x二气丸\x 治月水不调,断绝不产,面黄肌瘦,憔悴,不美食,有燥热,以柴胡引子相参 服之。
大黄(四两,另为末,醋一升,慢火熬为膏子) 当归 白芍药(各二两)
上为末,以膏子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淡醋汤下,食前服,日进三服。
(四方俱用大黄,而配合不离四物,自有轻重缓急不同,宜加详之)
\x五补丸\x 补诸虚,安五脏,坚骨髓,养精神。凡胞脉闭,先服降心火之剂,后服此丸及 卫生汤,以治脾养血也。
熟地黄 人参 牛膝(酒浸去芦,焙干) 白茯苓 地骨皮(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温酒下。(熟地以补天一之水,人参以生天一之气,所谓水生 于气也,然气不降则水不生,故用白茯苓以降天气,地骨皮以清气中之火,牛膝引之下行,此立方之大意也)
\x卫生汤\x 当归 白芍药(各二两) 黄 (三两) 甘草(一两)
上为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空心温服。如虚者,加人参一两。
(五补丸补水之源,卫生汤行已生之血,盖地黄、茯苓、人参,俱补里气之不足,而黄 、甘草,又益表气之不足,
当归、芍药行肝血之不足,有先后天之意焉)
洁古先服降心火之剂者,盖亦芩连、三和、玉烛之类,后服五补,卫生者,亦补气之剂也 。
\x柏子仁丸\x 治血虚有火,月经耗损,渐至不通,日渐羸瘦,而生潮热,并治室女思虑成 劳经闭。慎勿以毒药通之,宜此兼服泽兰汤。
柏子仁(炒,另研) 牛膝(酒洗) 卷柏(各半两) 泽兰叶 续断(各二两) 熟地黄(三两,酒 浸半日,石臼内杵成膏)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三十丸。(夫血生于心,心火旺则津枯而血不化,故用柏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