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6-麻科

2-麻科活人全书-第37页

牡丹皮 白芍 各等分 水煎服。喜妄如狂加大黄、黄芩。吐血、衄血 者加扁柏、藕汁、童便。脉大来迟腹不满而自言满者加当归、肉桂。
\x生地栀子汤\x 治心火上冲、衄血。
生地黄 栀子 葛根 薄荷叶 灯心引。
\x加减犀角地黄茅花汤\x 犀角(磨汁) 生地黄 茅花 丹皮 枳壳 黄芩 栀仁 连翘 黄连 麦冬 当归尾 甘 草灯心三十根引。
\x犀角解毒汤\x 犀角 黄连 黄柏 黄芩 栀仁 生地黄 牡丹皮 赤芍 水煎服。
\x茅根汤\x 茅根 当归 生地黄 山栀仁 枯黄芩 水煎。加百草霜入药中服。
\x元参地黄汤\x 止痘疹衄。
元参 生地黄 丹皮 栀仁 升麻 甘草(各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 水煎。
按此方均勿宜用升麻。以塞上冲之源。勿谓但属阳明胃经。即可用升麻也。
\x茅花汤\x 治衄血。
净茅花 当归头 牡丹皮 生地黄 甘草 水煎服。
\x又茅花汤\x 茅花 郁金 生地黄 黄芩 水煎。入百草霜调服。
\x元参解毒汤\x 治衄血、失血。
元参 黄芩 栀仁(炒) 生地黄 粉葛 荆芥穗 桔梗 甘草 水煎。加茅根汁、京墨汁对服。
\x犀角地黄汤\x 治失血、衄血、便血、尿血。
犀角 升麻 生地黄 木通 桔梗 京芍 甘草 水煎服。
<目录>卷之三<篇名>呕吐第五十九属性:毒火郁遏胃气伤。初热呕吐原无妨。欲吐不吐干霍乱。二者一见最难当。
麻症初起。呕吐亦属常候。而吐泻交作者顺。干霍乱者逆。欲吐不吐者危。夫麻症之有呕吐 者。皆因胃间火毒。不能发泄。而郁于内。致伤胃气而作也。初热而得呕吐之症。此毒未发出。药 宜疏托。以葛根解肌汤(见第五条)去赤芍、甘草。或葛根疏邪汤(见三十三条)主之。正出及正 收时。而见呕吐之症者。是毒未尽。药宜清凉解毒。少加疏散可也。以消毒饮(见二十二条)去甘 草。加枳壳、黄连治之。多痰者加栝蒌霜、贝母治之。收后而仍有呕吐者。乃是余毒留于胃脘所 致。脾胃虚而热滞也。宜用清凉脾胃之药。佐以分利之剂。用石斛清胃散去赤芍、甘草主之。取此 方中之陈皮、扁豆、藿香以止呕吐。若呕一止。而陈皮、藿香叶、扁豆又宜除之。不可过用。恐致燥 害。此症若不间以金石之品。全用轻浮之药。其呕难定。如呕吐不止者。以竹茹汤主之。如热甚呕 吐者。以解毒汤(见二十六条)去桔梗。加竹茹、枇杷叶主之。
朱曰 呕吐与泻。邪有向外之势。或清或散。成法俱在。均无足虑。惟欲吐不吐者危。
\x石斛清胃散\x 治麻后呕吐。胃虚不食。热滞。
石斛 茯苓 枳壳 丹皮 扁豆 藿香 陈皮 赤芍(各一钱) 甘草(五分) 生姜引。
\x竹茹汤\x 竹茹 陈皮 柿蒂 楂肉 水煎服。
<目录>卷之三<篇名>吐痰麻后有痰胸口痰甚第六十属性:吐痰之症有多般。都缘肺胃火邪干。俱宜清肺消痰火。治者须作一例看。
吐痰之症有二。有吐出而白者。有吐出而成块者。皆肺胃之火未清而作也。俱宜清肺、消痰、
降火、为急。以杏仁清肺汤(见五十六条)去甘草、桔梗。加黄芩。或以清肺饮(见五十六条)去五 味子、白桔梗、甘草。加麦冬、黄芩、知母、石膏治之。但清痰切勿用半夏、南星等燥药。惟宜用天 花粉、贝母、陈皮之类。清肺降火。宜用天门冬、麦冬、杏仁、桑白皮、黄芩、黄连之类。切勿用桔 梗中州之品。如麻后有痰而不吐痰者。宜用加味二陈汤去半夏、甘草。加贝母、栝蒌霜主之。如麻 后胸口痰甚者。用经验敷方。或敷或揩治之。
朱曰 因火生痰。是麻证之轻者。其治痰不用辛燥药。最有分寸。
\x加味二陈汤\x 陈皮 半夏 白茯苓 防风 天麻 连翘 甘草 水煎服。
\x经验敷方\x 治胸口痰甚。
吴茱萸(炒一两) 葱白(十余寸) 为末。以生姜自然汁。和葱白捣和作饼。蒸温。敷胸上。立效。
<目录>卷之三<篇名>吐蛔虫第六十一属性:吐蛔之症是何因。胃虚无谷虫上行。急宜施治免胃烂。调养脾胃症自平。
麻前吐蛔。乃胃热不进谷食所致。治法宜清肺解散。以秘本门冬清肺汤(见五十条)去甘草、
桔梗主之。若将出正出之际而吐蛔者。是因胃间有热。膈上有痰。虫不能安故也。患者能食则已。
不必用药。若欲用药。则以杀虫丹与之。在初热未见麻时而吐蛔者。与吐蛔过多而不能食者。皆 为胃气虚败。必不能治。然吐蛔之症。多见于正收及收后之时。亦因胃火燃甚。多致少食。虫无 所养。故望上而出。或三四条、或五六条、或十余条而止。不宜过多。多则有害。治当安胃为急。久 则胃烂难救矣。以七味白术散加乌梅。再斟酌加减而治之。虫得酸则安矣。如麻后热退能食而吐 蛔者。宜调养脾胃。庶无他变。以安蛔散除胡粉、白矾。七味白术散加乌梅等方治之。若麻后吐蛔 不食而兼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