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脉与尺之相应。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不得相失也。此篇问答。由此而发。盖剿取于灵枢中色脉尺肉
之诊。表章其义。凡诊病之要。脉虽为之主。然兼色与尺肤候之为上工。古之道也。夫五行之道。互有生克。固有其理。
疾病始至。则权衡既失。而轩轾乃见矣。色脉及尺。共相生者为顺。相克者为逆。逆则病不归一。故难治。顺则证无二
岐。故易疗。色脉尺肉之外。又有声臭味液之候。可见古先圣贤之诊。详且尽矣。色脉及尺三焉者。脉为之主。色尺为
之羽翼。故本篇第一二节。脉兼色言。第三节脉兼尺言。由此观之。所谓声臭味液四焉者。亦皆色尺之旁诊。而不可以
阙焉。此篇徒举声臭味液之目。而不及其HT 。然时举
其目者。属诊候之法。故不可以废尔。读者勿见以为衍。详见三十
四篇。周礼天官医曰。十全为上工。十失一次之。失二次之。失三次之。失四为下工。此篇及灵枢。谓上工全九者。点
下一等。以见戒意。即合周礼失一之品。全八与周礼失二合。灵枢全七。与周礼失三合。在此篇特陟一等。亦教励之意
也。其七与八。在周礼则共是中工之品。义并无异。全六为下工。周礼灵枢皆同矣。
(第十六旧同)难曰。(此下旧本出脉有三部九候云云三十五字问与答不相属似错简其三十五字问辞今移篇首以为序
次所谓阴阳轻重六十首一脉为四时等义皆例其后则文义当相属此难当别有问古文脱简不可知故姑阙如)然。是其病有内
外证。(初答)其病为之奈何。(再问)然。假令得肝脉。(弦急)其外证。面青(肝胆色)善洁(胆)善怒。(肝)其内
证。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溲(小便)便难。(大便)转筋。有是者肝(病)也。无是者非(肝)
也。假令得心脉。(大数)其外证。面赤。(心小肠也)口干。(舌热)喜笑。(心)其内证。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
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 。有是者。心(病)也。无是者。非(心)也。假令得脾脉。(缓弱)其外证面黄(脾胃色)
善噫。(胃)善思善味。(脾)其内证。当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
收。有是者脾(病)也。无是者非(脾)也。假令得肺脉。(短涩)其外证。面白(肺大肠色)善嚏。悲愁不乐。欲哭。
(肺)其内证。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有是者肺(病)也。无是者非(肺)也。假令得肾脉。
(沉)其外证。面黑。(肾膀胱色)善恐(肾)善(旧本脱今补之)欠。(肾)其内证。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
逆气。小腹急痛。泄如(如读为而)下重。足胫寒而逆。有是者肾(病)也。无是者非(肾)也。
按此篇所言内外证。非谓病证表里。即谓诊候内外也。何则。面青善洁善怒。岂止外证。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
筋。岂止内证。余可类推。所谓外证者。医坐病患之侧。以为望闻也。内证者。亲逼病患。按腹诊脉。以为问切也。概
而言之。肝曰面青善洁。心曰面赤口干。脾曰面黄善思善味。肺曰面白怨愁不乐。肾曰面黑善恐。是即望也。肝曰善怒。
心曰善笑。脾曰善噫。肺曰善嚏。肾曰善欠。是即闻也。肝曰四肢满闭。心曰烦心心痛。脾曰腹胀满。肺曰喘咳寒热。
肾曰逆气。小腹急痛。是即问也。肝曰脐左有动气。心曰脐上。脾曰当脐。肺曰脐右。肾曰脐下。是即切也。望闻问切
之义。详见第六十一难。但彼所言。则特举其义。以示医者。此则直对病患。以实其事焉。由之观之。所谓证者。言证
据之证。而非言病证之证也。明矣。滑注随文解之。内外证之义。不审何义。读者察诸。
(第十七旧同)难曰。经(内经无所见)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
之耶。然。可尽知也。诊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弦急而长。(本脏脉名曰从从者当愈)而反得肺脉。浮短而
涩者。死也。(相克脉名曰逆逆者当死)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阳病见阳脉吉)而反得沉涩而微
者。死也。(阳病见阴脉凶)病若吐血复鼽衄血者。脉当(脉与病合)沉细。(阴病见阴脉)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阴
病见阳脉)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实病见实脉未危)而反手足厥逆。脉沉细而微者。死也。(实病见虚
脉危)病若大腹而泄者。脉当微细而涩。(虚病见虚脉)而反紧大而滑者。死也。(虚病见实脉)
按此篇所问三件。而答止见死证一节。他无所见。疑是脱简。王文洁云。肝病见其本脏脉。则病自已。若见相克脉。
乃死。余可类推。据王说。则自已之证。含蓄在其中。滑注云。第十八难所谓人病沉滞久积聚一条。当此篇连年月而不
已之答。文错简在彼。今且从之。旧本第十六至十八难。各篇问答。殊不相蒙。疑是古经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