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乃备五行之化气。然后合其用。凡

物未有不赖天地之气而化生者也。
善脉者。知阴则知阳。知阳则知阴。然而可以心察。可以指别。可以类求。可以意识。可以全生。至道玄微。变化

穷。熟知其源。形表气里而为相成也。夫寒热欲发之气。如阳未并阴。阴未并阳。因而调之。真气乃安。邪气乃正。经
云。
圣人治未病之前。不治已病之后。
夫天若失土。则不能荣养万物。盖天地万物。皆以土为本。故万物之旺。由土而生。万物之衰。由土而归也。
夫荣卫者。阴阳之纲纪。脾胃者。阴阳之男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呼吸。数也。循环不息。应有常变。同天
运之无穷。乃一身之主宰。养肌和胃。神悟灵机。心识微妙。心为君主。乃顺中和脾土为邦。主上下五脏六腑之病。阴
阳虚实之理。血少血盛。脉少脉盛。此为反也。反之则病。实则气入。虚则气出。气实则热。气虚则寒。
夫气实者。寒湿之气也。若有若无。病疾不可知也。察后与先者。知病也。知先后与虚实者。工勿失其法。得若生
者。不离其法也。补泻之时。各有所宜也。
夫脉者。阳在阴中。阴在阳中为顺。阴在阳中。阳在阴中。为逆。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也。独阴不生。独阳不
成。阴阳乃生成之道。不可缺也。
夫五行者。阳盛阴盛。阴阳逆也。阳生阴。阴生阳。顺者。金木水火土相生也。逆者。水火金木土相克也。
夫五行之有干支也。干数十。支数十二。盖天之中数五。故气原乎天者无不五。五气合一。一阴一阳。故倍之成干。
地之中数六。故气原乎地者无不六。六气合一。一阴一阳。故倍之而成支。以此观之。莫非天理之自然也。
去五行火生于寅属木。火旺在午。正南而火旺。绝在亥。亥属水克火。水生在申。申属金。金生水。水旺在子。子
正北而水旺。水绝在巳。巳属土。土克水。水生在亥。亥属水。水生木。木旺在卯。卯位正东而木旺。木绝在申。申属
金。金
克木。金生在巳巳属火。火能克金。何以言金生于巳。巳虽属火而真土在焉。盖十干戊己属土戊禄在巳。巳禄在午。巳
午土位。巳有真土之性。故火生土。土生金。金旺在酉。正西而金旺。金绝在寅。寅木能生火火故克金也。此则是无极

极之说。阴阳消长之理。如循环之无端也。
五行相克所不胜者为贼邪。其难治宜矣。至于可胜者。为微邪。虽不治而自愈。叔和云。春得脾而莫疗。冬见心而
不治。夏见肺而难瘥。秋见肝以何疑。(董按此句应改“秋见肝而不救”董按。此句下原本仅有男子以东四字。语气未尽。
兹据珍秘抄本。细加校勘。应补加下列八句始全。)反以为微邪而可畏也。何也。及观灵枢经曰。木明而火明。火炎而土
胜。土盈而金生。
金胜而水盈。男子以东南气运。离巽震坤是也。



<目录>卷上

<篇名>太素脉论五行数分八卦

属性:干 坎 艮 震 巽 离 坤 兑
寸关尺三部。有鱼尾骨节次分定也。古法以权骨平为关。横纹第二节为一寸。入为一尺此言寸口尺中者。乃分寸为
寸之谓也。故阴得尺内一寸为尺中。阳得寸内九分为寸口。此理寸尺始终一寸九分而已。曰关上者。尺寸界也。既定寸
尺之位。则关可知矣。或谓掌后高骨为关。必须得尺寸之法然后可定也。
\r图\p01-e32a1.bmp\r
寸 心部 小肠 心府 名受盛。
关 肝部 胆 肝府名清净。
尺 肾部 膀胱 肾府名津液。
寸 肺部 大肠 肺府名传送。
关 脾部 胃 脾府名水谷。
尺 命门 三焦 命府名元气。



<目录>卷上

<篇名>五脏所属图、观色、听音、睡卧、神气、方可诊脉

属性:五脏 心。肝。肺。肾。脾。识五脏之脉知受命之经络。
脉候 洪。弦。浮。滑。缓。察表里之虚实。辨阴阳逆顺之理。
五行 火。木。金。水。土。察病之源流。生克不治之理。
四时 春。夏。秋。冬。旺。禄。脉看四时阴阳。心肝肺肾脾。
通穷 舌。眼。鼻。耳。唇。五件能观细。荣枯生死分。
五情 喜。乐。怒。悲。恐。病多因事得。虚实要分明。
五事 言。视。貌。听。思。五事烦心主。除之乐有余。
五用 明。恭。从。聪。睿。五用心之本。过之神气衰。
五德 哲。肃。仁。谋。圣。神气守不败。年高理自然。
五气 焦。膻。腥。秽。腐。脾旺皆元间。胃虚呕逆何。
五味 苦。酸。辛。咸。甘。少食皆为善贪之生病疫。
五色 黄。赤。青。白。黑。(瘦弱兼肥盛。阴阳逆顺分。病因气色见。贵贱不须论。)
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