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藏津液而为州都之官,故绝形如此。凡斯六者皆脉中至为吃紧之处,况有象可求学
者精勤,则熟能生巧,三指多回春之德矣。若不揣者,乃妄图形象,弄巧成拙,最为可笑。夫脉
理渊微,须心领神会,未可以言求,而可以图标乎!如脉之浮沉、大小、长短、弦细,犹可图也,如
迟数、结促,亦何从描画乎!欲学岐黄精蕴,而为纸上筌蹄,是又执形象而趋于愚妄者矣。



<目录>卷一

<篇名>脉有亢制论

属性:经曰∶“亢则害,承乃制。”言太过之害也。此关于盛衰疑似之间,诊者其可忽乎!夫亢者,过于
上而不能下之谓也。承者,受也,亢极则反受制也。如火本克金,克之太过,则为亢,而金之子
为水,可以制火,乘其火虚来复母雠,而火反受其制矣。比之吴王夫差,起倾国之兵以与晋
争,自谓无敌,越王勾践,乘其空虚,已入国中矣。在脉则当何如?曰,阳盛者脉必洪大,至阳盛
之极,而脉反伏匿,阳极似阴也。此干之上九,亢龙有悔也。其证设在伤寒,或因失于汗下,使
阳气亢极,郁伏于内,状似阴证,唇焦舌燥,能饮水浆,大便闭硬,小便赤涩,然其脉虽沉,按之
着骨必滑数有力,审其失气,秽臭殊常,或时躁热,不欲衣被,或扬手掷足,谵语不休,此阳证
何疑。故经曰∶“其脉滑数,按之鼓击于指下者,非寒也,此为阳盛拒阴也。”阴盛者脉必细微,
至阴盛之极,而脉反躁疾,阴极似阳也。此坤之上六,龙战于野也。在伤寒则误服凉药,攻热
太速,其人素本肾虚受寒,遂变阴证,逼其浮游之火发见于外,状似阳证,面赤烦躁,大便自
利,小便淡黄,呕逆气促,郑声咽痛,然其脉按之必沉细迟微,审其渴欲饮水,复不能饮,此阴
证何疑。故经曰∶“身热脉数,按之不鼓击于指下者,非热也,此谓阴盛拒阳也。”乃知凡过极
者反兼胜己之化,在于学人之细心揣测,则诸证无不洞其真伪矣。



<目录>卷一

<篇名>冲阳太二脉论

属性:夫身之内,不过阴阳为之根蒂。医者惟明此二字,病之吉凶,莫不判然矣。故凡伤寒危迫,手
脉难明,须察足脉,不知者竞相哗笑,更有内室,宁死不愿,以为羞耻,是又大可哀矣。予请陈
其说焉。经曰∶“治病必求于本。”本之为言根也、源也。世未有无源之流,无根之木。澄其源而
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自然之经也。故善为医者,必责根本,而本有先天后天之辨。先天
之本维何,足少阴肾是也。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一之源。后天之本维何,足阳明胃是也。胃
应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肾何以为先天之本?盖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透
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也,而命寓焉。水生木而后肝成,木生火而后心成,火
生土而后脾成,土生金而后肺成。五脏既生,六腑随之,四肢乃具,百骸乃全。仙经曰∶“借问
如何是玄牝,婴儿初生先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
资之以为始者也。故曰,先天之本在肾。而太 一穴,在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此
足少阴所注为 之地也。脾胃何以为后天之本?盖婴儿既生,一日不再食则饥,七日不食
则肠胃涸绝而死。经曰∶“安谷则昌绝谷则亡。”犹兵家之有饷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
气一败,百药难施。一有此身,先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
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而冲阳一穴,在足跗上五寸高骨间动脉去陷
谷二寸,此足阳明所过为原之地也。(脾胃相为夫妇,故列胃之动脉,而脾即在其中矣。)古人见肾为先天之本,故着之
脉曰∶“人之有尺,犹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见脾胃为后天之本,故着之脉曰∶“有
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伤寒必诊太 以察肾气之盛衰,必诊冲阳以察胃气之有
无。两脉既在,他脉可勿问也。如妇人则又独重太冲者,太冲应肝,在足指本节后二寸陷中。
盖肝者,东方木也,生物之始;又妇人主血,而肝为血海,此脉不衰,则生生之机犹可望也。予
见按手而不及足者多矣,将欲拯人于危,殆盖亦少探本之学乎!



<目录>卷一

<篇名>脉有不可言传论

属性:脉之理微,自古记之。昔在黄帝,生而神灵。犹曰∶“若窥深渊而迎浮云。”许叔微曰∶“脉之理
幽而难明,吾意所解,口莫能宣也。凡可以笔墨载,可以口舌言者,皆迹象也。至于神理,非心
领神会,焉能尽其玄微耶?如古人形容一胃气脉也,而曰不浮不沉,此迹象也,可以中候求
也。不疾不徐,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