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之金。指下寻之。如烂绵相
似云。然沉脉指法。则曰状若烂绵。而此亦曰如烂绵相似者何也。不知
沉为阴水。故寻之似有。举之全无。弱为阴金。故曰轻。手乃得。重手稍无。
所谓怏怏者。轻手乃得也。不前者。重手稍无也。大抵浮以候气。沉以候
血。浮以候阳。沉以候阴。浮以候表。沉以候里。今云重手稍无。是阴已竭
也。轻手乃得。是阳欲根据也。怏怏不前。是阴已竭。而阳无所根据也。经云。阴
右。内阳之守也。今阴竭于内。则阳无所根据倚。是血已竭。而气独居于表
也。大抵于脉多见于生产后。去血过多。客风乘虚而入。乃使面目浮肿
也。
按脉经云。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一曰按之乃得。举之无有。



<目录>卷四

<篇名>歌曰

属性:三关怏怏不能前。只为风邪与气连。
言阴血已竭。而阳无所根据。虚邪贼风。与气相连。乘虚而独居于表也。
按经云。弱为虚为悸。
少年得此须忧虑。老弱逢之病却痊。
弱脉阴金也。金象属秋。少年者。春夏之令也。老弱者。秋冬之令也。少年
得之。谓之逆。老弱得之。谓之顺也。



<目录>卷四

<篇名>又歌曰

属性:关前弱脉阳道虚。关中有此气多疏。若在尺中阴气绝。酸疼引变上皮肤。
寸。阳位也。寸部见弱。谓之阳道虚。尺。阴位也。尺部见弱。谓之阴气绝。关。
阴阳交会之所也。关部见弱。谓之阴阳不相维。故曰气多疏也。然尺部
见弱。何以酸疼引变上皮肤也。尺以候肾。肾虚则病酸疼。尺所以候下
焦者。卫出下焦。卫气者。阳气也。所以温分肉。而实皮肤者也。尺部而见
弱。则阴气绝。而阳无所根据。则不能温分肉。而实皮毛。故酸疼引变于皮
肤之上也。
按脉经云。寸弱阳气虚。关弱无胃气。尺弱少血。又云。寸口脉弱。阳虚自
汗出而短气。宜服茯苓汤。内补散。适饮食消息。勿极劳。针胃管补之。又
云。关脉弱。胃气虚。胃中有客热。脉弱为虚热作病。其虽曰有热。不可大
攻之。热去则寒起止宜服竹叶汤。针胃管补之。又云。尺脉弱。阳气少。发
热骨烦。宜服前胡汤。干地黄汤。针关元补之。
又按仲景曰。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而发热也。



<目录>卷四

<篇名>九道脉法论

属性:云岐子曰。九道脉者。从天地九数之理说也。经曰。善言天者。必有应于人。
是以天有九星。地有九州。人有九脏。亦有九野。故立九道脉。以应天地阴
阳之法也。以长为干。清阳发腠理。以短为坤。浊阴归六腑。以虚为离。心中
惊则血衰。以促为坎。脉进则死。退则生。以结为兑。发在脐傍。以代为中上
主上中下三元正气。以牢为震。前后有水火相乘之气。以动为艮。主血山
衰。以细为异。主秋金有余。此九道脉。以应九脏九宫之法也。
九道脉



<目录>卷四

<篇名>长脉指法主病

属性:一长者。阳也。指下寻之。三关如持竿之状。举之有余曰长。过于本位亦曰
长。主浑身壮热。夜卧不安。
长者。阳也。干之象也。易曰。干之九五。亢龙有悔。此之谓也。经曰。长则气
治。何病之有。今则三关如持竿之状。举之有余。过于本位。是长之太过
者矣。故主阳邪热毒之气。乘其三焦。阳盛则热。故其见证为浑身壮热
也。阳盛则乘其阴。故夜卧不安也。
按洁古曰。长法干。此阳明脉。故尺寸俱长。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当汗。
阳化气也。
长脉迢迢度三关。指下来时却又还。阳毒在脏三焦热。徐徐发汗始能安。
长脉迢迢度三关者。言脉三关通度。迢迢而长也。指下寻之却又还者。
言脉往来甚盛也。长脉为阳。三关通度。则知阳邪热毒。客于三阴之标。
三焦之内皆热也。夫既曰阳毒在脏。而曰汗者何也。洁古曰。在三阴经
络中有邪者。是也无汗乃阴中之阳。可汗而已。是经络无形受邪。法当
去之。为三阴标之病也。今阳邪为患。若得微汗。则阴气复舒。阳毒随汗
而解矣。正如夏月炎蒸。亢旱得雨。即清凉也。云岐子曰。徐徐发汗者。为
在标之深远。急则邪不能出。发之以升麻汤。发在阳明标。一法加羌活
麻黄中。治法以地骨皮散。治浑身壮热。
按脉经云。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



<目录>卷四

<篇名>短脉指法主病

属性:二短者。阴也。指下寻之不及本位曰短。主四肢恶寒腹中生气。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