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曰。少阳属肾。故诀曰。三 附在斯也。戴起
宗不玩本藏本输二篇之旨。谓三 非肾所附。而据改为二阴窍附。何
其 也。
按三十一难曰。三焦何禀何生。何始何终。其治常在何许。可晓以不。然
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
纳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雨乳。间陷者是。中焦者。在
胃中脘。不上不下。上腐熟水谷。其治在脐傍。下焦者。在脐下。当膀胱上
口出。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
其府在气街。一本云冲字。
味咸归藿豆。
洁古曰。肾象水而味咸。藿与豆皆咸。故归之也。藏气法时论云。脾色黄。
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而此谓归肾者。何也。王冰注云。乃谓利关
机之义也。肾为胃关。脾与胃合。故假咸柔 以利其关。关利而胃气乃
行。胃行而脾气方化。故应脾宜味与众不同也。
精志自相随。
三十四难曰。肾藏精与志也。
沉滑当时本。
肾脉当沉实而滑。平人气象论云。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
曰肾平。按之而坚者。沉而实也。喘喘累累者。滑也。
按人镜经云。肾脉沉而软滑。肾合骨。肾脉循骨而行。持脉指法。按至骨
上而得者为沉。次重以按之。脉道无力而濡。举指来疾流利者为滑。
浮摊厄在脾。
摊。缓也。云岐子曰。肾旺冬。其脉当沉而滑。今反浮而缓。是土来乘水。故
云厄在脾。
色同乌羽吉。形似炭煤危。
五脏生成篇云。黑如乌羽者生。谓黑而明润也。又云黑如 者死。谓黑
而惨暗也。
按玉机真藏论云。真肾脉至。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
冷即多成唾。焦烦水易亏。
四十九难曰。肾主液。自入为唾。张世贤曰。水盛则火灭。火灭则气冷。气
冷。则水溢于上而多唾。火盛则水干于内而烦躁。烦躁则津液衰而好
饮也。
奔豚脐下积。究竟骨将痿。
五十六难曰。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
无时令人喘逆。骨痿少气。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传肾。肾病
传心。心以夏适旺。旺者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
知奔豚以夏丙丁日得之。
实梦腰难解。虚行溺水湄。
淫邪发梦篇云。肾气盛则梦腰春雨解。不属厥气。客于肾。则梦临渊。没
居水中。
按中藏经云。肾虚梦船溺。人得其时。梦伏水中。盛实则梦临渊投水中。
一斤余二两。胁下对相垂。
说见首节。



<目录>卷二

<篇名>肾脉见于三部歌

属性:三部俱迟肾藏寒。皮肤燥涩发毛干。梦见神魂时入水。觉来情思即无欢。
肾主水。水之性也。寒迟脉为寒。三部俱迟。则知其为肾藏寒也。肾主五
液。肾病则无津液以荣养皮毛。故皮肤燥涩。发毛干也。水阴寒之物也。
梦入水。从其类也。经云。肾病者虚。则意不乐。故觉来情思即无欢也。



<目录>卷二

<篇名>肾脉歌

属性:肾散腰间气。
肾主藏。其脉当沉而实。今脉见散。是为肾气不藏。腰者。肾之府。故腰间
生气也。他释皆以此属下文。非也。
尿多涩。滑并。其中有聚散。聚散且无凭。实滑小便涩。淋痛涩苦 。脉涩精
频漏。恍惚梦魂多。小肠疝气逐。梦里涉江河。
此言尿。多之证。当细察其寒热虚实而治之也。倘诊得其人肾病涩而
且滑。则当断之曰。必尿多也。虽然。凡脉可以兼见。滑与涩。其状相反。安
可以一部之中。而兼见也。要知涩脉为阴。当于沉中取。滑脉为阳。当于
浮中得。诊得其人轻手取之。其脉皆聚而滑。及乎重手取之。其脉复聚
而涩。浮之中聚而滑。则为火有余。沉之中散而涩。则为水不足。水不足
而火有余。故为小便频数之证也。然所谓其中有聚散。聚散且无凭者。
何也。言当诊脉之时。须于浮沉中细心审察。不可以浮中见脉道之聚。
而尽凭之为滑。亦不可以沉中见脉道之散。而尽凭之为涩也。然余何
以作如是之释也。试观下文所云。即知之矣。假令其人脉实而滑。则是
浮沉俱滑。此为实火。故当病小便涩而淋痛。若诊得其人脉浮沉俱涩。
则为伤精败血。多梦纷纭之证作矣。又肾脉而见涩。为金寒水冷。丙火
受伤。故为小肠疝气也。肾为水藏。涩为阴脉。水为阴物。故梦涉江河大
水。
实大膀胱热。小便难往通。
实大为火。为阳。肾脉见实。则为府病。为热结膀胱。故小便难往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