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散热后循督脉传于中枢穴和悬枢穴。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7中枢

穴义:督脉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脊背各部。

名解:中,指穴内气血所处为天地人三部中的中部。枢,枢纽也。中枢名意指督脉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脊背各部。本穴物质为脊中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则化为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水湿风气由本穴外输脊背各部,本穴如同督脉气血外输脊背的枢纽一般,故名中枢。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督脉传于筋缩穴及外散腰背各部。

功能作用:生发风气,运化水湿。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8筋缩

穴义:督脉的天部水湿风气在此散热缩合。

名解:筋,肝之所主的风气也。缩,收也,减也。筋缩名意指督脉的天部水湿风气在此散热缩合。本穴物质为中枢穴传来的天部阳热风气,至本穴后此阳热风气散热缩合,风气的运行速度收而减慢,故名筋缩。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缓行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督脉传于至阳穴。

功能作用:息风定志。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9至阳

别名:金阳。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

名解:1)至阳。至,极也。阳,阳气也。至阳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本穴物质为筋缩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督脉络脉所传之热而化为天部阳气,穴内气血为纯阳之性,故名至阳。

2)金阳。金,肺金之气也。阳,阳气也。金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纯阳之气。理同至阳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灵台穴及外散于脊背各部。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0灵台

别名:灵阳,肺底。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

名解:1)灵台。灵,神灵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台,停住之所也。灵台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化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至阳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化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阳气在穴内为停住之状,故名灵台。灵阳名意与灵台同。

2)肺底。肺,肺脏也。底,底部也。肺底名意指本穴的天部阳热之气相对于肺脏来说是处于底部。本穴气血为天之上部的阳气,与肺金之气同性,此气相对于肩胛上部的肺气而言是处于底部,故名肺底。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督脉传于神道穴。

功能作用:益气补阳。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1神道

别名:神通,冲道,脏俞。

穴义:督脉阳气在此循其固有通道而上行。

名解:1)神道。神,天之气也。道,通道也。神道名意督脉阳气在此循其固有通道而上行。本穴物质为灵台穴传来的阳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此气由天之上部冷降至天之下部并循督脉的固有通道而行,故名神道。神通、冲道名意与神道同,通为通道,冲为冲行。

2)脏俞。脏,内部脏腑也。俞,输也。脏俞名意指心脏的高温热气由此外输督脉。本穴位处脊背上部,与体内的心脏相邻,心脏的高温热气由此外传体表督脉,故名脏俞。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督脉上传身柱穴。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2身柱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

名解:身,身体也。柱,支柱也。身柱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本穴物质为神道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此气因受体内外传之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充斥穴内并快速循督脉传送使督脉的经脉通道充胀,如皮球充气而坚可受重负一般,故名身柱。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强盛饱满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下相传。

功能作用:补气壮阳。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3陶道督脉足太阳之会。

穴义: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

名解:1)陶道。陶,金玉之属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之性的温热之气。道,通行的道路也。陶道名意指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身柱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