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不易被人觉察,故名商曲。

2)高曲。高,高处也,天部之气也。曲,隐秘也。高曲名意指肾经冲脉的水气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行。理同商曲名解。

3)商谷。商,漏刻也。谷,两山所夹空隙也。商谷名意指本穴穴周范围内的寒湿水气吸热后皆由本穴上行。

4)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性水气。

运行规律:循肾经横传石关穴。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清热降温。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18石关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石阙,石门,食关。

穴义: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

名解:1)石关。石,肾所主的水也。关,关卡也。石关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商曲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水液,地部水液不能循肾经上行,故名石关。石门名意与石关同。

2)石阙。石,肾所主之水也。阙,碑坊标记之意。石阙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停止不能前行。理同石关名解。

3)食关。食,胃所受之五谷也,此指脾土物质。关,关卡也。食关名意指随冲脉气血上扬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不能上行。理同石关名解。

4)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及地部的冷降经水。

运行规律:水湿之气少部分吸热后循肾经上行,大部分散热后冷降归地,地部经水则循肾经下行。

功能作用:升清降浊。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水针或补之。

19阴都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食宫,通关,不宫。

穴义:肾经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集散。

名解:1)阴都。阴,阴凉水湿也。都,都市也。阴都名意指肾经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集散。本穴物质为石关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云集之状,穴外气血不断地聚集本穴同时又不断地向外疏散,本穴如有都市的聚散作用,故名阴都。

2)食宫。食,胃所受之五谷也,此指脾土物质。宫,宫殿也,大的居住地也。食宫名意指随肾经冲脉气血上行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为石关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归于地部,随冲脉气血上扬的脾土尘埃亦回落地部,如同回到脾土应有的居住之地,故名食宫。

3)通关。通,通过也。关,关卡也。通关名意指肾经冲脉的水湿之气在此仍有部分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石关穴传来的水湿之气,性寒湿,其变化主要是散热冷降,因此寒湿水气大部分不能循肾经继续上行,只有小部分水气吸热后循肾经上行并保持肾经气血的流畅传递,此部分上行气血如闯关而行一般,故名通关。

4)不宫。不,否定词,否定之意。宫,宫殿也。不宫名意指本穴冷降于地的脾土尘埃不能存留穴内。如食宫之名解,本穴天部的脾土尘埃冷降归地后,由于肾经上部经脉有经水经本穴下传,本穴的降地脾土无法存留穴内,故名不宫。

5)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冷降后下走腹通谷穴,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

20腹通谷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通骨。

穴义:肾经冲脉之气在此冷降后漏落腹内。

名解:1)腹通谷。腹,指本穴位于腹部。通,通道、通孔也。谷,两山间的凹陷处也。腹通谷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降为经水后注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阴都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故名腹通谷。

2)通骨。通,通孔、通道也。骨,肾主之水也。通骨名意指肾经冲脉之气在此冷降为经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肾脏的水液聚集之地。理同腹通谷名解。

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气态物冷降的地部水液。

运行规律:由本穴的地之表部注入体内。

功能作用:清降浊气,健脾除湿。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

21幽门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上门,上关,幽关。

穴义: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后极少部分循经上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