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故名胞肓(胞肓穴膀胱俞穴相对应,气血物质的来源相同,按前面的穴位分析来推导,本穴物质应该是膀胱腑气化的干燥气态物,何以本穴物质为膏脂之类呢?这是因为本穴与膀胱俞二穴的气血物质并非只来自膀胱腑,而是来自膀胱腑与胞宫。从人体重力场来看,膀胱与胞宫皆处于同一层次,坐标位置的高度相同,气血物质的特性相同,气血物质亦由相同的出口外输膀胱经,只不过胞宫外输的气血物质中脂质成份偏多而膀胱外输的气血物质中水湿成份偏多罢了。但在人体重力场中,由于膀胱俞与胞肓穴所处的坐标位置不同,因此此二穴外输的气血物质才表现出不同的气血特征,这就是胞肓穴的气血物质是以脂质为主而非以干燥水气为主的原因所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膏脂。

运行规律:在本穴散热后冷降归地。

功能作用:积脂散热。

治法:寒湿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干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54秩边

穴义:臀部外散的水湿之气由此传于膀胱经。

名解:秩,古指官吏的俸禄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之气。本穴所在为膀胱经,五行之水当值为官,其俸禄者金气也。边,旁也,侧也。秩边名意指臀部外散的水湿之气由此传于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腰臀部肌肉层中气化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并循膀胱经而行,冷降之气补充了膀胱经的地部经水,故名秩边。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凉湿。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为水液后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降温生水。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55合阳

穴义:膀胱经吸热上行的阳热之气在此聚集。

名解:合,会合、会集也。阳,阳热之气也。合阳名意指膀胱经吸热上行的阳热之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故名合阳。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水湿少。

运行规律:散热冷缩并上传于委中穴。

功能作用:散热降浊。

治法:寒湿则补之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

56承筋

别名:Y肠,直肠。

穴义:膀胱经的上行阳气在此化风而行。

名解:1)承筋。承,承受也。筋,肝所主的风也。承筋名意指膀胱经的上行阳气在此化风而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足下部各穴上行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为风行之状,故名承筋。

2)Y肠。Y肠者,直肠也。Y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与大肠经的气血物质特性相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足下部各穴吸热上行的阳热之气,富含水湿,性温热,与大肠经气血同性,故名Y肠。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快速上行。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

治法:寒则灸之,热则取合阳穴而泻,禁刺。

注:本穴经书列为禁刺者,乃膀胱经下部的水湿靠本穴运化也,针刺则风停气息,膀胱经下部的水湿无以运化,故列禁刺。

57承山

别名:鱼腹,肉柱,伤山,鱼肠,肠山,鱼腹山,玉柱,鱼腰。

穴义: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

名解:1)承山。承,承受、承托也。山,土石之大堆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脾土。承山名意指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与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气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大山之状,故名承山。

2)鱼腹。此是从类象的角度来言穴内气血的特性的。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在穴内为堆积之状,如同鱼之腹部丰满的肌肉,故名鱼腹。鱼腹山、鱼肠、鱼腰名意与鱼腹近同。

3)肉柱。肉,脾主之土也。柱,支柱也。肉柱名意指膀胱经气血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微粒,性干燥,在穴内为堆积之状,有较大的承重能力,故名肉柱。玉柱名意与肉柱同。

4)伤山。伤,伤害也。山,土石之大堆也。伤山名意指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对穴内固化的脾土微粒有较大的伤害。本穴物质为干燥的脾土微粒,而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又从本穴经过,脾土微粒中水湿不足则将被上行的风气吹散伤害,故名伤山。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脾土及天部上行的风气。

运行规律:风气循膀胱经上行,脾土则屯固于穴周。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固化脾土。

治法:寒湿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风热则泻之或水针。

58飞扬络穴。

别名:厥阳,厥阴,厥扬。

穴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