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也。机,机关也,巧妙也。利机名意指本穴向臀部输送阳气。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与督脉的阳气会合而成,阳热之气不光循膀胱经而传输,亦向穴外的臀部传输,臀部受此阳热之气后方能灵活自如,如同方便的活动机关一般,故名利机。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循膀胱经传于上下二部及传于臀之各部。

功能作用:散发水湿,补阳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36承扶

别名:肉郄,阴关,皮部。

穴义:膀胱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外散。

名解:1)承扶。承,承担、承托也。扶,扶助也。承扶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外散。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下行的地部经水和经水中夹带的脾土微粒,由于膀胱经经水在上、次、中、下s四穴处大部分流落于地之地部,至本穴后气血物质实已变为经水与脾土微粒的混合物。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为吸热气化,水湿气化上行于天部,脾土微粒则固化于穴周,固化的脾土物质质干坚硬,能很好地承托并阻止随膀胱经经水流失的脾土,故名承扶。

2)肉郄。肉,肌肉也,脾土也。郄,孔隙也。肉郄名意指膀胱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运行缓慢。本穴物质为水液与脾土物质的混合物,其运行变化为水液气化而脾土屯固,脾土的运行量小,如从小孔中运输一般,故名肉郄。

3)阴关。阴,阴液也,地部经水也。关,关卡也。阴关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水在此被关卡不能下行。理同承扶名解。

4)皮部。皮部,天部也,气也。皮部名意指膀胱经经水在此气化为天部之气。理同承扶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脾土水湿及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脾土物质屯固于穴周,水湿气化后则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燥湿生气。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注:臀部是人体肌肉最为丰满之处,它之所以丰满,是由于有膀胱经经水对脾土微粒的运化以及本穴对脾土物质的固化作用,但这只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则是人体自身重力场的作用,人体大系统重力场的中心在三焦中的二肾,远者为高、为外,近者为低、为内,而脾土物质属阴中之太阴,在人体重力场的作用下它无法从腰臀部的低地势外走足膝部的高地势,因此脾土物质会屯固于人之臀部。

37殷门

穴义:膀胱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

名解:殷,盛大、众多、富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殷门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承扶穴脾土中外渗而至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水湿分散于穴周各部并大量气化,气血物质如充盛之状,故名殷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充盛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燥湿生气。

治法:寒则补之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38浮郄

穴义:膀胱经经气在此升至天之天部。

名解:浮,阳也、气也。郄,孔隙也。浮郄名意指膀胱经经气在此各至天之天部。本穴物质为委阳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上至天之天部,但因膀胱经气血性本寒湿,即使吸热其所上行天之天部的气态物也少,如从孔隙中上行一般,故名浮郄。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行并散热冷降。

功能作用:清热降温。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39委阳三焦经合穴。

穴义:膀胱经的天部阳气在此聚集。

名解:1)委阳。委,堆积也。阳,阳气也。委阳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天部阳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委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化为天部阳气,阳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委阳。

2)三焦经合穴。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富含水湿,其性同于三焦经气血之性,且聚集于穴内,故为三焦经合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富含水湿。

运行规律:不断地吸热并循膀胱经传于浮郄穴。

功能作用:益气补阳。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40委中合穴,属土。

别名:N中,郄中,血郄。

穴义: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

名解:1)委中。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委中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吸热后的上行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委中。

2)N中。指本穴所在部位为N窝横纹处中点,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