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次注曰。手太阴脉
气所发。)天溪(所发)胸乡(同上)周荣(同上)大包(脾之大络。布胸胁中。出九肋间。及季胁
端。别络诸阴者。○外台。无别络诸阴者五字。○聚英。作总统阴阳诸络。由脾灌溉五脏)
按外台。无大包。(入胆经。)
\r图\p06-d22a29.bmp\r
\r图\p06-d22a30.bmp\r
\x中府 期门 日月(本经之会) 下脘 关元 中极(本经之会)\x



<目录>卷之六\经脉流注第十

<篇名>手少阴心经

属性:(左右凡十八穴)
经脉篇云。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
咽。
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极泉)下循 内后廉。(青灵)行太阴心主
之后下肘内。(少海)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灵道。通里。阴 。神门。)入掌内后廉
(少府)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少冲)
又云。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
。其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取之掌后一寸。别走太阳也。
经别篇云。手少阴之正。别入渊腋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 。
此为四合也。
经筋篇云。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
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臂下系于脐。
气府论云。手少阴各一。(次注。谓手少阴 穴也。)阴阳跷各一。(阴跷一谓交信穴也
。阳跷一谓趺阳穴也。)
邪客篇云。黄帝曰。少阴独无 者。不病乎。岐伯曰。其外经病而脏不病。故独取其经
于掌
后锐骨之端。其余脉出入屈折。其行之徐疾。皆如手少阴心主之脉行也。(少阴。铜人作厥
阴。)
极泉(手少阴。脉气所发○以下直者)青灵 少海(所入)灵道(甲乙或云。手少阴脉之所
行也为经。)通里(少阴经。别走太阳。)少阴 神门(所注)少府(所溜)少冲(所出)
按古书无青灵穴。左右一十六穴也。本输篇曰。心出于中冲。手少阴也。是手厥阴而言
少阴。说见于第四卷中。
\r图\p06-d22a31.bmp\r
\r图\p06-d22a32.bmp\r



<目录>卷之六\经脉流注第十

<篇名>手太阳小肠经

属性:(左右凡三十六穴)
经脉篇云。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少泽)循手外侧。(前谷后溪)上腕。(
腕骨
阳谷)出踝中。(养老)直上循臂骨下廉。(支正)出肘内侧两筋之间。(小海)上循 外后廉。

肩解。(肩贞)绕肩胛( 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肩中。大椎。大杼。)交肩上。入缺盆
。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天窗)上颊。(颧 )至目锐 (瞳子
)却(和 )入耳中。(听宫)其支者。别颊上 抵鼻。至目内 。(睛明)斜络于颧。
又云。手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 。
气府论云。手太阳脉气所发者。三十六穴。目内 各一。(次注谓睛明二穴也。)目外各
一。
(谓瞳子 二穴也。)鼽骨下各一。(谓颧 二穴也)耳廓上各一。(谓角孙二穴也。)耳中各一
。(谓听宫二穴也。)巨骨穴各一。(巨骨。穴名也。)曲掖上骨空各一。(谓 俞二穴也。)柱
骨上陷者各一。(谓肩井二穴也。)天窗上四寸各一。(谓天窗。窍阴。四穴也。)肩解各一。
(谓秉风二穴也。)肩解下三寸各一。(谓天宗二穴也。)肘以下。至手小指本。各六俞。(谓
小海。阳谷。腕骨。后溪。前谷。少泽。六穴也。)
经别篇云。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
经筋篇云。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
之应
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
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 。
少泽(手太阳脉之所出。)前谷(所溜)后溪(所注)腕骨(所过)阳谷(所行)养老( )支正(
络。
别走少阴)小海(所入)肩贞(气府论云。手少阳脉气所发。甲乙次注作手太阳) 俞(太阳阳维
。跷脉之会。○外台。作手足太阳。聚英。作阳跷。)天宗(所发)秉风(手阳明太阳。手足少

之会。)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所发)颧 (手少阳太阳之会)听宫(手足少阳。手太阳
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