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
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
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
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
气者。不可攻也。○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其气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
。此为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 然汗出者。此大便硬。大承气汤主之。若腹大满不通
者。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
大便必硬。硬则谵语。此药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后服。○阳明病谵语潮热。脉
滑而疾者。此药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
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太阳病。若吐
。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得病二三日。脉
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此主之。(属厥阴)
大黄(四两去皮) 浓朴(二两去皮姜汁炙) 枳实(四枚或作三枚。去y炒
净秤半两也)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大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以利为度。
初服汤更衣者。止后服。不尔者。再服之。
\x调胃承气汤。(四十三)\x 发汗后。恶寒。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
气。此主之。○太阳病未解。脉阴
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之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
下之。宜服。○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与桂枝汤欲攻其表。
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
。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伤寒十三
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盒饭硬。而反下利。脉调和
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此
主之。○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
。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服之。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
。以呕故知极吐下也。○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服。○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
蒸热者。属胃也。此主之。○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服。(以上属阳明)
甘草(一两) 大黄(二两去皮) 芒硝(一两三分。或作一两一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下硝。更上火二三沸。温
、顿服之。
\x桃核承气汤(四十四)\x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
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小腹结者。乃可攻之。宜用此药。(属太
阳)
大黄(四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二两炙) 芒硝(二两) 桃仁(
去皮尖双仁者五十个捶碎)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以水二大盏。煎至八分。去滓下硝煎化。温服。以微
利为度。未利。移时再服。
\x栀子豉汤(四十五)\x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
此主之。○发汗若下之,而
烦热。胸中窒者。此主之。○仲景云。凡用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伤
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此主之。(以上属太阳)○阳
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燥
。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
中懊 。舌上苔者。此主之。○阳明病下之。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 。饥
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此主之。○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此主之。(
属厥阴)
香豉(二两) 肥栀子(十六个擘碎或作十四个)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盏。先煮栀子至一盏。入豉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得快吐。止后服。
\x栀子甘草豉汤(四十六)\x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此主之。(属太阳)
栀子(七枚) 甘草 豉(各一两)
上分二服。以水二盏。先煎栀子甘草至一盏。内豉同煎。取七分。去滓温服。得快
吐。止后服。
\x栀子生姜豉汤。(四十七)\x 发汗吐下后。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