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在皮毛穴处,微微出,即不可疏泄。
或疹出太盛,窦穴脓水者,却可疏利也。或未与疏转,即急服紫草汤。
紫草二两,以百沸浸草,用物盖,勿令泄气。凡二月至百日孩服半药注子,五七月儿服一药注子,一二岁儿
服半合,三四岁儿服一合。疹虽出,其势亦轻,常服无妨。
\x生油汤剂\x
治儿脏腑伏热,未成疹子,四肢微觉有热,食物似减,头发干直,额上微热用此方。
生麻油一钟,令如人体温,以热水一小钟放入油内,不住手
搅,令水尽如蜜。夜卧时,二三岁服二蚬壳,五七岁三蚬壳,十岁以上儿三大蚬壳,大人服三合。食良久与服,
服了卧时。如三五服后,大小便利,肌热退,则疹痘不复发也。
霖按∶近世所传,治痧疹发不透而气喘者,急用芝麻五合,滚水泡之,乘热熏头面,即复出,谓有起死回生
之功。盖一由脏腑利毒下行,一由皮毛发毒外出,用法不同,其义则一。
万密斋曰∶痘疹皆胎毒所发,毒者火也,故痘子大而 肿者,少阳三焦火也。阳道常饶,故大而肿。疹子小
而碎密者,少阴心火也,阴道常乏,故小而密。三焦水谷之道路,脾胃主纳水谷,治痘专以脾胃为主。心肺属阳
而位乎上,心火旺则肺受之,治疹专以肺为主,观其咳嗽者,火炎则肺叶焦举也。鼻流清涕者,鼻为肺之窍,以
火铄金,而液自流也。目中泪出者,肺热则移于肝,肝之窍在目也。或手掐眉目唇鼻及面者,肺热证也。
疮疹之证,其初发热,与伤寒相似,但疹子则面颊赤,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目中泪出,呵欠喜睡,或吐泻,
或手掐眉目鼻面。宜用升麻葛根汤,不可作伤寒妄用汗下也。汗之则增其热,为衄血,为咳血,为口疮咽痛,为
目赤痛,为烦躁,为大小便不通;下之则虚其里,为滑泄,为滞下。经曰∶必先岁气,毋伐天和。言不可妄汗
下也。如手足梢微冷,恶寒而无汗,面色青惨而不舒,左额有青纹者,伤寒之热也;手足梢微温,发热有汗,面
赤而光者,伤风之热也,并宜惺惺散发散之。目胞肿而右颊有青筋,发热而头额腹肚最甚,或兼呕吐腹疼者,伤
食之热也,备急丸下之。面色青红,额正中有纹,手掌心有汗,时作惊惕,手络脉微动而发热者,此惊热也,泻
青丸、牛黄清心丸主之。身热而倍能食,唇红颊赤,大小便秘,胁下汗者,此风热也,宣风散主之。已上诸热,
久而不去,内外感发,则所蕴疮疹之毒,亦能乘间而出矣。
\x升麻葛根汤\x 解发痘疹之良方。
葛根 升麻 甘草 白芍药(各等分)
上锉细,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无时。
\x惺惺散\x 解发痘疹良方。
人参 桔梗 甘草(炙) 白茯苓 栝蒌根 白术(各等分) 细辛(少许)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薄荷叶五片,煎七分,温服,不拘时候。(一方有防风、川芎。)
\x备急丸\x
木香(二钱五分) 大黄 牵牛末(各五钱)
上为细末,神曲糊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前山楂煎汤下。
\x泻青丸\x 治肝热作搐良方。
羌活 大黄(煨) 川芎 当归 防风 山栀仁 龙胆草(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和丸,鸡头子大,每服半丸至一丸,竹叶汤同沙糖水化下。
\x牛黄清心丸\x 治心热神昏。
牛黄(二分半) 辰砂(一钱五分) 黄连(五钱,生) 郁金(二钱) 黄芩(三钱) 山栀仁(三钱)
共研细末,腊雪水调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七八丸,灯芯汤送下。
\x宣风散\x 治黑陷里实,以代百祥丸、牛李膏。
槟榔(二个) 陈皮(五钱) 甘草(五钱) 牵牛(四两,用半生半炒,取头末一两)
上为末,三二岁蜜汤调下半钱,以上一钱,食前服。
疹喜清凉,痘喜温暖,此法人皆知之。然疹子初出,亦须和暖则易出。所以发苗之初,只要发出得尽,则毒
便解。非若痘必苗而秀,秀而实,而后毒解也。痘子成实之时,若大温热,则反溃烂不收,是痘之后亦喜清凉
也。故治痘疹者,无过热,无过寒,
温凉适宜,阴阳自和,是为得之。
疹子只怕不能得出,若出尽则便毒解。故治疹子者,发热之时,当察时令寒暄,以药发之如时。大寒以桂枝
葛根汤发之;大热以升麻葛根汤(方见前)。合人参白虎汤发之;不寒不热,以荆防败毒散发之。如兼疫疠之
气,以人参败毒散发之。如尽一剂不出,再作本汤发之。外用胡荽洒,以苎麻蘸酒遍身戛之,务令亟出。如三四
作更不出,加腹中胀痛,气上喘促,昏闷谵妄者,必死证也。
\x桂枝葛根汤\x
桂枝 葛根 升麻 防风 赤芍药 甘草(各一钱)
上锉细,加生姜三片,淡豆豉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无时。
\x人参白虎汤\x(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