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闷不眠。脉浮数无力。幸只两日。未经他医妄治。投以参附理中汤一剂。前
症减半。脉缓稍健。再剂彼疑热渴未解。拣姜附不用。前症复作。余再投以前汤。诸症
如
失。张因问奈何发热烦渴反用燥剂。余曰脉虽浮数按即无力假热之症也便滑腹疼。呕吐拒食
。此乃积寒内闭。假热外烁
亦危症也,倘非坚投前剂而使误用表药何以 复真阳必无幸矣。渠始信服。至今犹 称感。
粤宪林君向次郎患前症。越八日。发燥谵妄。延余延医脉两手如丝阴阳俱脱余断以次夜
二更
当殁辞不治。及庄隐凡到。亦谓脉症已败。误于寒剂。至期果毙。愚意伤寒急病。反复变迁
。治失其宜。命在反掌。苟非平昔稳详脉息病机。当局何能刃解夫前症乃外热内寒上假热而
下真寒为阳中伏阴亦谓夹阴伤寒倘初起而即
用理中姜附。温经散寒。何至妄治因循丧生。大都病家不善择医。而以时名为殉。往往自误
耳。
<目录>卷之四\治验医案上
<篇名>直中伤寒
属性:壬午仲冬锦衣尉军一婿往乡冒雨寒湿侵内。及归服表剂数帖。燥闷呃逆。二便不通。再
延周
等皋治以桂附理中亦不见效。越六日延余治之。六脉沉微代散。太溪冲阳。绝不见动。余断
以次夜当死。勉开一方。令其与别医商治夫前症本属理中奈何反以辛凉益助病势枉毙人命哉。
<目录>卷之四\治验医案上
<篇名>阴燥伤寒
属性:即病夹阴诸阴症。不早治疗。或治疗失宜。越数日而发燥如狂是也往往医家误作阳狂治疗速人死地可胜悲悼。伤寒
之难。政此疑似关头参详不到耳流医中惟程凤山识之。
癸未夏浦尾郑思长子因割肝救父。未几病风寒入内。越六日羿治察为阴燥如狂之症脉结
代
无力。辞不治。次日果殁。夫伤寒阳症。越七日九日难治。阴症越四日六日不治。阳毒越五
日七日难治。阴毒越两日四日不治阳狂慢治。百仅一死。阴燥早疗。百可一生。然阳症亦有
越七日九日或十四日而愈者。倘体实脉实寒邪只循经络不干脏腑经尽气复即不药亦当自愈未
有药之而不愈者至阴症则寒邪内侵脏腑元气益伤药对症而缓施尚有死者未有不药而不死者亦
未有药不对症而不速死者也内经云病势已过。命将难全。可不熟思。若其不分阴阳虚实。不
察病期久近。一概投剂。殊昧吉凶。实自召谤耳。
癸未冬明经李愿夫犹子胜之患夹阴伤寒发燥。彼初延一世医。一僧医。所药皆知母柴芍
升麻
陈皮半夏羌活葛根之属。余断以难越三日。辞不治。至期果殁。东垣曰阴燥之极。欲坐井中
。阳已先亡。医犹不悟。复指为热。重以寒药投之。其死也何疑焉。成无己曰。虽燥欲坐井
中。但欲水不得入口是也。内经云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而绝人长命若辈徒
知见病治病罔顾虚实真假杀人反掌罪可胜诛哉。
<目录>卷之四\治验医案上
<篇名>劳力伤寒
属性:癸未仲秋比邻林楚畹之母劳力感寒。头眩发热。前医误以为太阳表症而投辛发之药。连
五剂
不痊。及延余治六脉洪缓无力两手微见 动此乃过饮表剂因致元气大虚血不荣筋法应温补遂
用补中益气汤。加肉桂炒芍。两服热退身凉脉亦敛。再剂 动亦止。至十余日。病大便秘塞
。余仍用前汤。去柴胡倍人参。加秦艽枣仁。以大枣为引。服二剂。大便润通。小便清利顿
觉爽然设使妄用硝黄攻泻之药大泄真阴必致不起。
甲申春内翰陈伯全弟伯容。患前症。服表剂不瘥。益见昏晌。余脉其心部沉结。诸部虚
浮无
力。得之劳郁。彼以为确中病情。服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黑栀。少佐肉桂两服即愈。询之盖
为年来与一豪家构讼。仆仆公庭。未免触事恼意。神思为病耳。嗟乎此亦可以表剂而潜耗其
真气乎。东垣辨惑论云举世医者。皆以饮食失节。劳役所伤。中气不足当补之症认作外感风寒
客邪有余之病重泻其表使荣卫之气外绝其死只在旬日之间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可不详辨乎。
<目录>卷之四\治验医案上
<篇名>挟虚伤寒
属性:所谓挟虚者。乃平昔饮食起居失宜。劳役房帷所致天真隐耗触邪易袭倘初犯而即温经理
寒。
不一二剂。便可顿愈。何至误投丧生乎。崇祯癸未仲冬嘉禾司理孙鹤林弟墨林年仅四旬。患
前症。初延一名医作外感治。因他出。授以小柴汤七帖。令连日服之。经旬渐剧。再延范曰
生。生惊告曰。脉已变。当奈何。令再别请。及陈雪潭至。作伤寒坏症论。议用人参二两。
熟附二钱。煎服随吐。至次晚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