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与平胃合为和解之剂。为治瘴和解之神方。



<目录>卷下\温中方

<篇名>附子理中汤

属性:治瘴毒发热烦渴闷乱。外热内寒。自利呕逆。手足厥冷。
大附子(炮去皮脐) 人参(去芦) 炙甘草炮干姜白术(去芦土炒)
上各等分水煎温服。如欲饮冷则冷服。瘴病发热烦渴。是心肺之
阳不降而然。自利呕逆。手足冷。是脾土无阳虚寒而然是方也。寒淫于内。治以辛热。干姜附子
之辛热以治内寒。吐利则脾虚。脾虚者以参术甘草之甘补。大附子能引上焦之阳入于中焦。则烦
热退中焦暧则吐利除。



<目录>卷下\温中方

<篇名>治中汤

属性:治瘴疾。呕吐心腹满痛。人参。白术。干姜。甘草。陈皮。青皮。上各等分。水煎热服。不拘时。
瘴疾多呕者。因脾土虚寒。痰气上逆而然也。故以干姜之辛热治寒。人参白术甘草之甘温以补脾。
同为理中之剂。而陈皮青皮之辛以散气。气降则痰下而呕止矣。



<目录>卷下\温中方

<篇名>真武汤

属性:治疗病数日后。发热腹痛头目昏沉四肢疼痛。大便自利。小便或利或涩。或呕或咳。
大附子(炮) 白茯苓(去皮) 白术(炒) 白芍(炒黄色)
上药姜五片水煎。食前温服。小便利者。
去茯苓。大便利者。去白芍。加干姜。呕者加生姜五片。易简方云。不下利而呕者去附子加生姜。
然既去附子但存三味。似太平易更当临时消息之。治病之法。本当遥度也。活人书云。太阳病发
其汗出不解。仍发热心悸头眩。身 筋惕。振振欲擗地。真武汤主之。意谓太阳经伤风。医者借用麻黄。既然不解。
复成重虚。故宜术附。芍药。之类。又云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
痛疼自利。或呕或咳。或小便利。此为有水气。真武汤主之。今并赘于此。以资用药者见闻庶不局
于一偏也。瘴病头目昏沉。四肢沉重疼痛者。寒湿伤脾之外证也。腹痛自利小便不利者。寒湿伤
脾之内证也。脾恶湿湿胜则濡泄。故用茯苓白术之甘以补脾去湿。寒淫所胜。治以辛热。附子生姜
以补脾。益阳气而去寒。白芍收脾气除腹痛。又能停诸湿而益津液。使小便自行。然必须酒炒黄色
以去寒性。名真武者真武乃北方之神。能镇北方寒水气使不为祸也。



<目录>卷下\温中方

<篇名>嘉禾散

属性:(又名谷神散)
治中满下虚。五噎五膈。脾胃不和。胸膈痞闷。胁筋胀满。心腹刺痛。不进饮食。或多痰。或吞
酸胸满。短气肢体倦怠。面色萎黄。如中焦虚痞。不任攻击。脏腑虚寒。
不受峻补。或因病中气衰。食不复常。禀受祛弱。不能多食。及瘴疾阴阳表里未分之际。尤宜服之。
枇杷叶(去毛姜汁炙一两) 石斛(酒拌微炒三钱) 杜仲(酒姜汁同炒三钱) 青皮(五钱)
甘草(一两五钱) 藿香叶(三钱) 谷芽(炒五钱) 陈皮(去白三钱) 白术(炒二两)
砂仁(二两) 薏米仁(炒一两) 随风子(一钱如无小诃子代之) 半夏(姜汁制三钱) 丁香
(五钱不见火) 木香(三钱) 桑白皮(炒五钱) 槟榔(炒五钱) 五味子(炒五钱) 神曲(炒
一两) 人参(去芦一两) 白蔻(去皮炒五钱) 茯苓(一两去皮) 大腹皮(炒三钱) 沉香(三钱)
上为末每服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不拘时。此方疗四时感冒。能调阴阳。使无变动。刻日得安。
如疗五噎加干柿蒂一枚。同煎如疗膈气。吐逆羸困入葱白三寸。枣五枚。同煎妇人亦可服。瘴病发
热候冷服。老人虚人大便闭。加蜜少许煎冷服。
瘴病多因脾胃感冷而成。是方用参术。苓草。陈半。六君以补脾利痰。丁香。木香。砂仁。白蔻。
藿香。以开胃除积冷以温中。青皮以理气。谷芽神曲以消积。瘴病上
热。肺最受邪。枇杷叶薏米仁桑白皮以养肺散肺热。五味随风子之酸以补肺敛肺气。瘴病阳气不降。
槟榔大腹皮沉香以降气。气不降则下寒。下寒则肾无阳。石斛杜仲合沉香引阳气入肾而暖腰膝。
故李待制谓其宜于瘴病。能升降阴阳。虽证候未分。亦可服之。



<目录>卷下\温中方

<篇名>平胃散

属性:治脾胃不和。膈噎痰气。呕吐酸水。气刺气闷胁筋虚胀。腹痛肠鸣。胸膈痞滞。饮食不美。
常服则温养脾元。及辟岚瘴冷湿。病后进食悉有神效。
浓朴(三两去皮姜汁炒) 陈皮(留白三两)
甘草(二两炙) 苍术(五两米泔水浸炒) 生姜(四两和皮薄切) 小枣(二百粒去核)
上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