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汤合生脉散。至无苔而燥,须辨其色。正赤或深紫,热归心包,血
分热极,石膏、知母、黄连、犀角、羚羊角、牛黄为主。
鲜红亡阴,二冬、生地、元参、知母、阿胶、人参为主。大抵舌无苔则胃无物,可清润,不可攻下。



<目录>卷之三\里证

<篇名>舌强

属性:(附舌萎)
时疫舌本强硬,为热而兼痰,宜清下无疑,须加清痰之药。兼白苔者,膈间未经煎熬,其痰尚湿,佐以半夏,
大柴胡汤是也。兼黄苔者,已经煎熬,其痰渐燥,佐以川贝、栝蒌,小陷胸汤是也。兼黑苔者,热极,痰亦为火,
佐以牛黄方效。若无痰,舌色正赤、深紫裂燥而强者,热毒蕴于心包也,三黄石膏汤加犀角、牛黄,急清其热。
舌强虽与舌燥相类,而燥属胃,主热;强属心,主痰。又舌萎软而枯小与舌强硬而不缩有异,乃虚脱已极,
大补及滋润或百救一、二。若屡经汗、下、清热消痰,而舌强者,又当与舌萎同治。



<目录>卷之三\里证

<篇名>舌卷短

属性:时疫之舌,一见黄苔盒饭下,失下则由黄而变酱色、变燥、变黑、变生芒刺;再失下,则变卷、变短,为下证
至急之际,宜大下屡下方和,缓则不救。



<目录>卷之三\里证

<篇名>胸满痛

属性:时疫胸满而不痛者,为邪未结,为无形之气,稀薄之痰。痛而不满者,为病在经络,有虚有实,有虚
实相兼。满而痛者,为邪已结,须分痰、食、血以施治。
属无形之气者,按之不痛,时疫初起,邪在募原,多有此证,宜达原饮加枳、桔、木香、大腹皮以开豁之。属
稀薄之痰者,时疫二、三日,邪在半表半里,多有此证,宜达原饮加半夏、莱菔子,或小柴胡汤加莱菔子。
病在经络,痛而不满者,初起属实,于解表药中加延胡、乌药,舒其经络之气血。病久屡经汗、下多虚,于养
气血药中倍当归。更有虚中夹实者,于解表清里药中加乳香、没药最妙。
满而痛不可按,邪已结矣。痰结者,牵引窜痛,兼呕,小陷胸汤、大柴胡汤,或二方合用,甚则大陷胸汤、
大陷胸丸。食结者,硬痛成块,不可按,多在心下,宜平胃散加枳实,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亦有在膈上者,为
危证,当吐之,宜瓜蒂散。此二者不可便下,须待其转动方可下之。盖结在上焦属气分,下之太急则气逆呕吐,外
用按揉之法为妙。血结者不可按,按之软,脉芤、涩、弦,宜于解表清里药中加桃仁、红花、三七、归尾,甚则桃仁
承气汤。时疫多实多热,至胸膈满痛,又属实邪,非虚证。惟是屡经攻下,胸痛更甚者,乃脾肾两虚,下气上
逆,宜温理脾胃,以建中镇安之,甚则导火归元,纳气归肾皆可。然不多见,须消息斟酌,不可轻试。



<目录>卷之三\里证

<篇名>胁满痛

属性:胁满痛与胸满痛同,而微有不同者,胸满痛有宿食为病,胁满痛无宿食为病,乃亦有因宿食在胸腹而满痛及
胁者。时疫胁满痛,是痰、气、血三者为病,其中亦有满而不痛、痛而不满,满痛并作之分。其满而不痛者,募原
之邪未经传变,宜达原饮,兼寒热往来者,大柴胡汤。痛而不满者,邪分布于少阳之经,宜小柴胡汤。满痛并作
者,当分左右。左属血,小柴胡去人参,加延胡、归尾、红花、桃仁,甚者加莪术、三棱、三七、五灵脂。右属痰
与气。痰,大柴胡倍半夏,加牡蛎、莱菔子,甚则白芥子、甘遂、大戟、芫花。气,加青皮、莱菔子、木香、大
腹皮。痰与气痛,皆无常所而有聚散。痰散仍有所苦,气散则无所苦。若屡经汗、下、清利而胁痛更甚者,虚证
也。气虚必呕利,养气为主;血虚必烦热,养血为主,此亦十中一、二。
胁痛与胸腹痛不同。胸腹譬之冲衢,塞不能久;胁则譬之僻巷,塞则难开,用药须明此意。时疫胁痛虽有痰、
气、血之殊,而总不离乎热,黄芩是为主药。若别有热证者,黄连、山栀又所必需,他病胁痛,有寒、有热,不在此例。



<目录>卷之三\里证

<篇名>腹满痛

属性:时疫腹满痛,属宿食为邪热所结者,十之七、八;属气、血、痰、水者,十之二、三。盖腹为胃与小肠之正
界,非胸、胁、少腹之地可比。腹满而不痛者,属邪在气分,属水谷散漫而未燥结。气分脉多沉,或弦,水谷脉
滑;气分通腹皆满,水谷满有分界;气分者,浓朴、大腹皮、青皮、陈皮、枳、桔为主,水谷者,半夏、山楂、麦
芽、神曲、莱菔子、枳实为主。时疫为热证,腹满亦当清
热,兼以顺气消食可也。若舌多黄苔,虽满而不痛,为邪已传胃,宜小承气汤下之。
痛而不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