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一身百节之关,呼吸出入之门。《内经》云∶一阴一阳
结而为痹。一阴者,手少阴君火,心之脉气也。一阳者,手少阳相火,三焦之脉气也;二脉
共络于喉,气热则内结,结甚则肿胀,胀甚则气痹。痹者,不仁之谓,此喉痹之所由名。而
乳蛾、喉痹、缠喉等症,皆痹类也(吴氏说)。有风、寒、火、湿、毒、虚之别,或风火相


虚火也;脉细而缓者,虚寒也。六者之象,可类推也。大凡初起之症,诊右寸洪紧肺风也,
两关浮数胃火肝风也,左寸浮洪心火也,右寸沉迟肺伏寒也,右寸洪细肺伏热也,右尺洪大
三焦火旺也,左尺浮洪而有力肾虚火炎也。六脉大略论治,俱可用六味汤加减。症若凶险,
脉宜细诊,再察形穷源,对症用药,自然可愈。《经》云∶神圣工巧,不过望、闻、问、切
,细心推详,庶无差误耳(张氏说)。



<目录>附录∶咽喉秘集\咽喉秘集上

<篇名>喉症分经

属性:喉有二孔∶左为咽属胃,纳食之关;右为喉属肺,纳气之关。口内上 属胃阴,下 属
脾阳,舌之中属心,四围属肺,舌根亦属心、小舌又名蒂丁属胃,喉之左右舌根属肝,外两
耳垂下亦属肝,牙根上属胃下属脾。舌胎白主寒,黄主热,焦热甚、黑热极。凡舌胎不单论
色,但有津者非真热,不可概投凉药,宜引火归原。大舌边乃脾火,可用清凉之剂。喉痈地
位属肝,再连内寸许,或烂或肿,俱属脾胃火毒之症,结毒亦有之,但结毒者两关脉必沉,
两关脉浮,非结毒也。此分经大略,再考图形便悉(张氏说)。



<目录>附录∶咽喉秘集\咽喉秘集上

<篇名>咽喉治法要论

属性:医者,当审其病由,参之时令,必须大涌其痰。去痰之法,先备温水,使病患漱口,如
点刺,或吹药,令其垂头,流去痰涎,俟痰涎少止,仍以温水频频漱之。
如虚弱人及病势重者,须要着人扶好,或用银针刺其患处。风热则散之,火症则清之,
甚者下之,阴寒者温之。若初起骤用寒凉之药,则上热未除,中寒复生,其毒乘虚而入,即
喘不休,死不救矣!大抵风热症十之七,火症十之三,寒症十无一二也。
病昏沉痰多气急,饮食不进,发热不退,牙关紧闭,脉息微弱者,症必重。
人事不醒,痰气上攻,声如雷,呛食,眼张,天柱倒陷,面墨色焦,鼻如烟煤,张煽不
定,目睛突出,汗发如雨,咽喉干痛,声哑无痰,手足麻至膝盖,发喘及呃,脉息如丝,乃
死症也。
临症用药,生死反掌,医者不可怀希冀之心,故意延挨。病者不可起懈怠之念,以致决
裂。古云∶走马看咽喉,不待少顷者,即此谓也。
遇症用药后,痰少肿退即愈。如已溃,用药后越两日即可进饮食者,三日后无不收功。
喉癣用药后,患处要变红色,知痛痒,有津液润泽者可治,用刀针须向自己勾来,不可
向病患口内剔去。
咽喉忌下刀之地有四处∶咙化、哑门穴、喉关两坳上、舌下筋。若用刀,其刀头上须蘸
巳药,或申、亥药,庶不作痛。
临症先诊其脉象轻重,后看其患处深浅。若脉绝、脉怪、脉死,则无须用药矣。因毒
已入腹,非药力所能挽回也。
缠喉风及阴虚喉癣二症,最险而难治,至危而不易识,缠喉风内外无形,其患在关内,
上面有红丝,如未入心尚可用药,已入心则不治。凡遇此症,宜早治,在一日半日之内,可
保无虞。阴虚喉癣,如痨虾皮形,有青白点子,高低大小,状如暑天 子,其症虽危,延日
最久,或一年半载而死,或一月或半月而死,如起病数日之前治之,十症可得九愈。看喉肿
处,其色变红者,即成脓之候,可不刺而自溃也。
喉症用糯米泔水,或甘桔汤,或薄荷汤,俱要温和为主,山楂焙燥磨细末,煎药内可加
一撮,乃消肿去毒,治咽喉之要药也(以上十四条吴氏说)。
病患壮者药可猛,弱者攻宜缓,动针不可伤小舌,要紧。
夜晚看症,宜加倍细心,药用六味汤,天明复看,再为加减。
凡针舌下两边青筋,血红生,血黑死,服宜清膈消痰解毒之剂(以上四条张氏说)。



<目录>附录∶咽喉秘集\咽喉秘集上

<篇名>四绝症

属性:走马喉风,锁喉风,走马牙疳,缠喉风。此皆凶险之症,若不吐不泻,针之无血,药不
能入,皆为不治。慎之慎之。



<目录>附录∶咽喉秘集\咽喉秘集上

<篇名>十六绝形

属性:舌卷囊缩,角弓反张,油汗如珠,十指无血,喉哑呛食,喉干无痰,吐血喉癣,六脉沉
细,声如锯拽,大便十日不通,鼻煽唇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