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为之运化津

寒。酸则停滞。涩则因燥。淡则由虚。热则从苦从甘也。口臭者。乃腑脏臊腐之不同。蕴积
于胸膈之间而生热。冲发于口也。口疮者。脾气凝滞。风热加之而然。医疗之法。各随其所
因以治之。



<目录>卷五十八\口门

<篇名>口干(附论)

属性:夫手少阴心之经也。其气通于舌。是太阴脾之经也。其气通于口。腑脏虚热。热之气乘
心脾
之经也。其脉虚者。病苦少气不足以息。咽干无津液故也。又右手关上脉浮为阳。足少阳胆
之经也。其脉实者。病苦腹中满。饮食不可。咽干燥也。
\x方\x
\x葛根汤 治口舌干焦。\x
葛根(锉) 甘草(炙各半两) 人参〔三(二)分〕 赤茯苓〔去黑皮一分(两)〕 黄
(锉


(去根节一两) 牛黄(研一分) 地骨皮(锉半两) 麦门冬(去心焙一两) 上粗捣筛。
每服
三钱匕。
\x杏仁散\x(出圣惠方)\x治心胃中客热。唇口干燥。或生疮。\x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麦门冬(去心) 赤茯苓 黄连(去须) 栀子仁 黄


微炒)
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淡竹叶十四片。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x牛黄丸\x(出圣惠方)\x治心脾壅热。口舌干燥。兼烦渴。\x
牛黄(三分细研) 黄连(二两去须) 黄芩 芎 栀子仁 马牙硝(细研) 甘草
(各一
两炙
研水飞
过)

竹叶汤。
\x干枣汤 治口舌干焦。\x
干枣(去核焙) 贝母(去心各一两半) 生干地黄(焙) 胡桃瓤〔各三(二)两〕 陈
橘皮
(去
苗各一两)

\x酸枣丸 治虚劳口干。\x
酸枣(一升) 酸石榴子 乌梅(各五合) 栝蒌实 葛根 甘草(各三两) 麦门冬
(四两)

\x茯苓汤 治心热舌干。烦躁。\x
白茯苓(去黑皮) 大黄(锉炒) 升麻 麦门冬(去心焙) 远志(去心) 人参 葛
根(锉)

\x栝蒌根散\x(出圣惠方)\x治风热口中干燥。舌裂生疮。\x
栝蒌根(三分) 牛黄〔二(一)分细研〕 白僵蚕(微炒) 白藓皮 川大黄(各半
两锉碎

候。
煎淡竹叶
\x甘草丸 治口中热干。\x
甘草 人参 半夏 生姜 乌梅肉(各一两半) 枣膏(二两半) 上为末。蜜丸如弹

大。旋
\x栝蒌根汤 治口干渴燥。\x
栝蒌根(二两) 石膏〔碎二两(分)〕 铅丹(研三分) 赤石脂 白石脂(各半两)
泽泻
(三
拘时。
\x甘草丸\x(出圣惠方)\x治口舌干燥。烦热。\x
甘草(炙微赤锉) 人参(去芦头) 乌梅肉(各三分微炒) 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
栝蒌
根(
\x柴胡散 治口舌干燥。心膈痰壅。\x
柴胡(去苗一两) 地骨皮 赤茯苓(去黑皮) 枳壳(去瓤麸炒) 旋复花(各半两)
上为
散。
\x杏仁煎\x(出圣惠方)\x治口热舌焦干。\x
杏仁(去皮尖双仁研半两) 生姜汁(一合) 甘草(炙锉为末半两) 枣(去皮核三
十枚)
蜜(五合) 上先下姜汁与蜜。煎令烊。后入药。煎赤色如饧。每取一丸如枣核大。含化一
枚。
日宜四五丸。
\x甘露丸\x(出圣惠方)\x解壅毒。退风热。治口舌干燥。\x
寒水石(二斤烧令通赤摊于地上出毒一宿) 铅霜(三分细研) 马牙硝〔三(两)分
细研〕

丸。
如弹
\x干枣杏仁丸 治口舌干燥。\x
干枣肉(焙) 杏仁(去皮尖双仁研) 乌梅肉(焙) 甘草(炙锉各一两) 上为末。
炼蜜丸
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不拘时候。含化。
\x含化丸\x(出圣惠方)\x治上焦烦热。口舌干燥。心神头目不利。宜服。\x
石膏(半斤细研水飞过) 寒水石(半斤研如面) 白蜜(半斤) 上以水四大盏。煎
取一大
盏半
\x又方\x(出圣惠方)
麦门冬汁(五合) 蜜(三合) 枣肉(三十枚) 上相和。纳瓷瓶中。于饭甑上蒸一
炊久。
取出。每服一茶匙。含咽津。一方。治虚劳口干。以蜜二升和。令任意服。
\x治口干除热下气方。\x
石膏(五合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