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木各一两) 桂枝(去粗皮三分) 上粗捣筛。每
服五钱。
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日再。
\x栀子仁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虚烦。不得眠睡。吐逆。\x
栀子仁 豉(炒各一两) 酸枣仁(炒一两) 芎 陈橘皮(去白焙) 人参(去芦
头) 白
茯苓(去黑皮各半两) 上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食

温服。日再。
\x人参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虚劳。不得眠。烦闷。四肢乏力。\x
\x柴胡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虚烦热惊悸。不得眠睡。\x
\x麦门冬茯苓饮\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烦满。心神恍惚。不得眠睡。\x(方见

门冬饮)
\x地骨皮饮\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虚烦客热。累夜不得眠。头疼眼疼。迷闷。\x
地骨皮(洗) 麦门冬(去心各二两) 酸枣仁(炒三两) 上粗捣筛。每服五钱。水
一盏半。
入生姜五片。煎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x梅实丸\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胆冷。不得睡。\x
梅实肉 大枣肉 酸枣仁(炒等分) 上同捣成膏。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卧含化服。
\x酸枣仁汤\x(出圣济总录)\x治大病后。及虚劳不得眠。\x
酸枣仁(炒) 榆皮(切各三两) 上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
温服。
\x黄连阿胶汤\x(出肘后方)\x治伤寒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者。心中烦。不得卧\x
\x。\x
黄连(一两) 阿胶(三分) 鸡子黄(半个) 黄芩(一分) 芍药(半两) 上锉
散。每服四
钱。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纳胶消尽。鸡子黄搅令和。温服。日二服。
\x半夏茯苓汤\x(出肘后方)\x治差后虚烦不得眠。眼中疼痛。懊 。\x
半夏(三两洗) 秫米(一升) 茯苓(四两) 上切。以千里流水一石。扬之万遍。
澄取二
斗。合煮诸药。得五升。去滓。温分五服。忌羊肉、饧、酢、等物。
\x治差后虚烦不得眠。眼中痛疼。懊 。\x(出肘后方)
豉(七合) 乌梅(十七枚) 上以水四升。先煮梅。取二升半。纳豉。取一升半。分
再服。
无乌梅。用栀子十四枚亦得。
\x温胆汤\x(出易简方)\x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兼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x
\x寐不祥。或异象眩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x
\x复自汗。或四肢浮
半夏 枳实(各一两) 橘红(一两半) 甘草(四钱) 茯苓(三分) 上 咀。每
服四钱。
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七枚。竹茹一块如钱大。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热服。竹茹即刮竹
青也。此药大治伤寒后。及一切病后虚烦。夜睡不宁者。并宜用之。若伤寒后尚有余热。并
热在上焦。兼汗下后。表里俱虚。不可攻者。宜用竹叶石膏汤。下利发热。竹叶汤中去石膏。
加熟附子。名既济汤。呕者二陈汤。一法治伤寒坏证。时或发消渴。燥烦。用新罗参不拘多
少。煎汤。浸令水冷后。盛渴之时与之。顿服。热则随去。大抵伤寒渴者。不可多与之水。
水积胸中。便为结胸。然亦须濡沫之可也。结胸治法。见于理中汤方中。伤寒后咳逆。其证
最为危。当用半夏一两。生姜一两半。白水煎服。其他病亦恶咳逆。当用丁香十粒。干柿蒂
一十五枚。煎汤半盏。乘热顿服。



<目录>卷一百四十\伤寒门

<篇名>伤寒虚汗不止(附论)

属性:夫伤寒自汗者。谓不因发散。而自然汗出者是也。内经曰。阳气卫外而为固也。卫为阳
言。卫护皮肤。肥实腠理。禁固津液。不得妄泄汗者干之而邪出。气干于卫气。气不能卫。
故于外则皮肤为之缓。腠理为之疏。由是而津液妄泄。 然润。 然出。谓之自汗也。
如发热自汗出而不愈。此卫气不和。风邪干于卫也。太阳中 。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暑邪
干于卫者也。是知卫气固护津液。不令妄泄。心为邪气干之而出也。风寒暑湿之毒。为四时
之气。中人则为伤寒。风与暑湿为邪。皆令自汗。惟寒邪伤人独不出。寒伤荣而不伤卫。无
邪气所
干。则皮腠得以密。津液得以固。是以不出也。及其寒渐入里。得而为热。则亦使自汗出也。
盖热则荣卫通。腠理开而汗泄矣。然自汗之证。又有表里之别焉。虚实之异焉。若汗出恶风。
微恶寒者。此表未解也。必待发散而后愈。至于漏不止而恶风。及发汗发恶寒者。又皆表之
经曰。阳明发热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