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郁宜施越鞠丸。芎苍曲附并栀餐。食停气血湿痰火。得此调和顷刻安。(吴鹤皋曰。
香附开气郁。抚芎调血郁。苍术燥湿郁。栀子清火郁。神曲消食郁各等分。麦芽煎汤泛丸。
又湿郁加茯苓白芷。火郁加青黛。痰郁加星夏栝蒌海石。血郁加桃仁红花。气郁加木香槟
榔。食郁加麦芽山楂。挟寒加吴茱萸。)
季楚重曰。经云。太阴不收。肺气焦满。又云。诸气 郁。皆属于肺。然肺气之布。必
由胃气之输。胃气之运。必本三焦之化。甚至为痛为呕为胀为利。莫非胃气不宣。三焦失职
所致。方中君以香附快气。调肺之拂郁。臣以苍术开发。强胃而资生。神曲佐化水谷。栀子
清郁导火。于以达肺腾胃。而清三焦。尤妙抚芎之辛。直入肝胆。以助妙用。则少阳之生
气上朝。而营卫和。太阴之收气下肃。而精气化。此丹溪因五郁之法而变通者也。然五郁之
中。金木为尤甚。前人用逍遥散。调肝之郁。兼清火滋阴。泻白散。清肺之郁。兼润燥降
逆。要以木郁上冲即为火。金郁敛涩即为燥也。如阴虚不知滋水。气虚不知化液。是又不善
用越鞠矣。
陈修园曰。诸病起于郁者难医。时医每以郁金统治之。是徇名之误也。此药本经不载。
唐本有之。唐本云。气味苦寒无毒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原文只此




<目录>卷上\补可扶弱

<篇名>逍遥散

属性:治肝家血虚火旺。头痛目眩。颊赤口苦。倦怠烦渴。抑郁不乐。两胁作痛。寒热小腹重
坠。妇人经水不调。脉弦大而虚。
逍遥散用芍当归。术草柴苓慎勿违。(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一钱。甘草炙五分。加
煨姜薄荷煎。)散郁除蒸功最捷。(医贯曰方中柴胡薄荷二味最妙。盖木喜风摇。寒即摧萎。
温即发生。木郁则火郁。火郁则土郁。土郁则金郁。金郁则水郁。五行相因。自然之理也。
余以一方治木郁。而诸郁皆解。逍遥散是也。)丹栀加入有元机。(如丹皮栀子。名八味逍遥
散。治肝伤血少经枯)赵羽皇曰。此治肝郁之病。而肝之所以郁者。其说有二。一为土虚。
不能升木也。一为血少。不能养肝也。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土虚。
则木不升而郁。阴血少。则肝不滋而枯。方用白术茯苓者。助土德以升木也。当归芍药者。
益荣血以养肝也。薄荷解热。甘草和平。独柴胡一味。
一以为厥阴之报使。一以升发诸阳。经云。
木郁则达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之曰逍遥。
○通可行滞(火气郁滞。宜从小便利之。通为轻。泄为重也。)



<目录>卷上\补可扶弱

<篇名>导赤散

属性:治心热口糜舌疮。小便黄赤。茎中痛热急不通。
导赤原来地与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糜茎痛兼淋沥。泻火功归补水中。(等分煎。生
地凉心血。竹叶清心气。木通泻心火而入小肠。草梢达肾茎而止痛。)
季楚重曰。泻心汤用黄连。所以治实邪。实邪责木之有余。泻子以清母也。导赤散用地
黄。所以治虚邪。虚邪责水之不足。壮水以制火也。



<目录>卷上\补可扶弱

<篇名>五淋散

属性:治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涩不出。或尿如豆汁。或成砂石。或为膏汁或热怫便血。
五淋散用草栀仁。归芍茯苓亦共珍。(赤茯苓三钱。芍药山栀仁各二钱。当归细甘草各
一钱四分。加灯心水煎服。)气化原由阴以育。调行水道妙通神。
柯韵伯曰。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又申其旨曰。气化则能出。何也。盖
膀胱有上口而无下口。能纳而不出惟气为水母。必太阳之气化。而膀胱之溺始出。是水道固
藉无形之气化。不专责有形之州都矣。夫五脏之水火。皆生于气。气平则为少火。少火生气。
而气即为水。水精四布。下输膀胱。源清则流洁矣。气有余则为壮火。壮火食气。则化源无
藉。为癃闭淋涩。膏淋豆汁。砂石脓血。而水道为之不利矣。总由化源之不清。非决渎之失
职。若以八正舟车禹功浚川等剂治之。五脏之阴虚。太阳之气化绝矣。故急用栀苓治心肺。
以通上焦之气。而五志火清。归芍滋肝肾。以安下焦之气。而五脏阴复。甘草调中焦之气。
而阴阳厘清。则太阳之气自化。而膀胱之水洁矣。此治本之计。法之尽善者也。



<目录>卷上\补可扶弱

<篇名>通关丸

属性:又名滋肾丸。治下焦湿热。小便点滴不通。以致腹闷欲吐。
溺癃不渴下焦疏。(病在下焦。故不渴。宜清下焦之热。疏通水道。)知柏同行肉桂扶。
(黄柏知母俱酒炒各二两。肉桂二钱。炼蜜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