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曰疮疖。(发热于皮肤之间。浮肿根小。即大亦疮疖。) 大
抵痈属热宜凉药。(已溃勿服。) 疽属寒宜温补之药。
〔背疽〕 初起之时。不拘日期。阴阳肿痛。即用独头大蒜。(切片如二三钱浓。)安于
疮头上。用大艾炷灸之。(三壮一换蒜片。不论数十百壮。) 大痛者灸至不痛。麻木不痛者。
灸至痛时方止。最宜早觉早灸。过七日则无效。 如背疽赤热肿痛。莫辨其头者。但以湿纸
覆于背上。立候视之。其纸上有先干处。即是疮头。如十数头作一处生者。即用大蒜捣成膏。
作饼铺头上。聚艾于蒜饼上烧之。亦能活也。盖艾火能使毒瓦斯随火而散。(凡毒初起皆可灸。
惟头顶以上属阳明。断不可灸。) 若失之于初。疮势以成。又当审其虚实寒热。实热则清
之。虚寒则温之。得毒散脓溃。方为可治之症。(痒极者。用针刺破。挤出恶血。数次得痒
止即易治。)
〔托里护心丸〕 灸后即宜多服白矾。(一两二钱)黄蜡。(一两)雄黄。(一两二钱)
朱砂。
(六钱水飞)琥珀。(一钱)俱为细末。先将黄蜡化开。入药末和匀。须众手为丸。桐子大。

服三十丸。白滚水下。日三服。可免口舌生疮黑烂等症。凡痈疽毒症。多进数服。已成者最
能止痛。未破者即能内消。不问阴阳老少。皆可服。(原方用白矾末一两。黄蜡七钱。化蜡
众手为丸。每服三十丸多服神效仙方也。)
〔一切痈疽发背对口〕 不论阴阳平肿。无名肿毒皆治。大虾蟆。(一个。毒大者。二
三个。生于住屋檐下者佳。冬天为乱石下。或河沿口石缝中。)入明矾二三钱。连肠肚同捣
烂。浓涂四围。中留一孔。毒重者一二时后即臭。再取捣换。以好为度。至重昏沉不知疼痛
者。更换十余次。再无不效。是能收提散毒至稳方也。
〔发背肿硬痛深〕 槐米。(五两鲜者更佳)炒黄微。乘热入酒二碗。煎十余沸。去渣

服。取汗即愈。未成者二三服即消。已成者三四服即减轻。渣捣敷患处。惟胃寒者不连服。
甚神效。 肿硬脉实。邪在内者。用大黄。(不拘多少。一半火煨。一半生用。)生甘草节等
分为末。每服一二钱。空心温酒调下二三次。以疏利为度。
〔阴疽外势平而不起色黑黯〕 艾叶。(一斤)硫黄。雄黄。(各五钱)以水同煮半日。

烂候温敷上。冷则再煮。易十余次不痛者知痛。如痛在肉里者。肿痛出外可生。 猪胆汁。
(炒
〔痈疽半阴半阳〕 肿不甚高。积日不消。白芷。石菖蒲。赤芍药。(炒各二两) 紫

皮。(炒五两)独活。(去节炒一两)俱为末。葱头煎浓汤。调涂四围。即肿出高起易治。
〔一切痈疽发背〕 由七情内郁而生。蕴热在内。热气逼人。服之极验。并治乳痈乳疖
尤效。远志。(米泔浸洗去心)焙燥为末。每服三钱。酒一杯。煎数沸。澄清饮。渣敷患处。
以好为度。
〔蟾酥丸〕 治一切痈疽发背疔毒恶症。此药服之。不痛者即痛。如痛者即止。昏愦者
即醒。呕吐者即解。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真有回生之功。乃恶证之至宝也。宜备施之。
蟾酥。(生取晒干二钱用时烧酒化开)轻粉。(五分)枯矾。铜绿。胆矾。寒水石。乳香。(箬
上炙去油)没药。(箬上炙去油)麝香。(各一钱)蜗牛。(二十一个)朱砂。(三钱)上药俱
为细
末。照合太乙丹法。于端午七夕静室中。先将蜗牛研烂。再同蟾酥和匀。方入群药。共捣极
匀。丸如绿豆大。每服(轻者三粒。重者五粒。)用葱白五寸。患者自嚼。吐于男左女右手
心。

〔仙方活命饮〕 治一切痈疽。无名肿毒。未成脓者内消。已成者即溃。此止痛消毒通
用之神方也。不论虚实老幼皆可服。穿山甲。(炮黄)白芷。防风。天花粉。赤芍药。归尾。
贝母。皂角刺。生甘草。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一钱重者加重。)金银花。陈皮。(各
三钱) 在背俞用角刺为君。如在胸次。加栝蒌仁三钱。在四肢金银花为君。如疔毒。加草
河车根三钱。将各药水酒各半煎浓。再将乳没研细。入药调服。日进二服。侧睡片时即效。
如阴毒平而不起者。去花粉。银花。 如热甚脉实。大小便秘者。加疏利之药。
〔七厘散〕 治一切无名恶毒。诸药不效者。赤练蛇。( 灰存性) 研细末。米糊为
丸。
如芥菜子大。每服七粒。症重者加至十四粒。好酒下四五服全消。此方甚效。孕妇忌服。
〔大归汤〕 治一切痈肿大毒。初起者立消。已溃者止痛收功。服下立效。大全当归。
(一两切片)生黄 。金银花。(各五钱)生甘草。(二钱)水酒各半煎浓温服。重者日二服。


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