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错语不眠。(热昏其神,崔尚书曰∶胃有燥屎,令人错语。
亦令人错语。若秘而错语者,宜承气汤。通而错语者,宜黄连解毒汤。)吐血衄血。(
衄血者,当汗不汗,蕴热逼血上行也。)热甚发斑。(热毒入胃。)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等分。
三焦积热,邪火妄行,故用黄芩泻肺火于上焦,黄连泻脾火于中焦。(王海藏曰∶黄连
泻心
膀胱
也。
微热
三下
湿热
水丸,名三黄金花丸。治中外诸热,寝汗切牙,梦语惊悸。吐衄淋秘,劳嗽骨蒸。加大
黄名
粥丸
火生








则血归经而自安矣。寇宗 曰∶以苦泄其热,就以苦补其心,盖一举而两得之。吴鹤皋曰∶
治病必求其本。阳毒上窍出血,则热为本,血为标。能去其热,则血不治而自归经矣。李士
材曰∶古人用大黄治虚劳吐血,意甚深微。盖浊阴不降,则清阳不升。瘀血不去,则新血不
生也。杨仁斋曰∶血遇热则宣流,故止血多用凉药。然亦有气虚挟寒,营气虚散,血亦错行,
所谓阳虚阴必走是已。法当温中,使血自归经,宜理中汤加木香,七气汤加川芎,或甘草
干姜汤,甚效。)又大黄用酒浸,蒸晒九次,蜜丸,名三黄丸。治三焦积热,头项肿痛,目
赤口疮,心膈烦躁,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及消渴羸瘦,(消渴羸瘦,由于火炎水干。)



<目录>卷八下\泻火门

<篇名>附子泻心汤

属性:(仲景) 治伤寒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伤寒心下满硬而痛者为结胸,硬满而不
痛者为痞。经曰∶心下痞,按之濡,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心下痞,而复恶寒汗
附子泻心汤。大抵诸痞皆热,故攻之多寒剂。此加附子,恐三黄重损其阳,非补虚也
后复汗,或下后阳虚,故恶寒汗出。诸泻心汤,皆治伤寒痞满,满在心胸,不在胃也
病痞满,有寒热虚热之不同。保命集云∶脾不能行气于四脏,结而不散则为痞。伤寒之
为寒郁内热,宜苦泄。杂病之痞,为气不涤畅,宜辛散。)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脐。别煮取汁。)
吴鹤皋曰∶心下痞,故用三黄以泻痞。恶寒汗出,故用附子以回阳。非三黄不能去痞热,











关上
活人
足吐
心汤
胃之
发于
分之
阳发
当有



<目录>卷八下\泻火门

<篇名>半夏泻心汤

属性:(仲景) 治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身寒而呕,饮食不下,非柴胡证。
(经曰∶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难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欲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
陷胸汤主之。若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凡用泻心者,皆属误
下之证,非传经热邪也。)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黄芩 甘草(炙) 人参 干姜(三两) 大枣(十二
枚)
成氏曰∶否而不泰为痞,苦先入心,泻心者必以苦。故以黄连为君,黄芩为臣,以降阳
而升
者,
而大
证,
嘉言


寒热
不可
阳骤
得苦
犹恐
除人参再加甘草,(一两,合前四两。)名甘草泻心汤。(仲景)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
下利
胃虚
退
并云甘草能除满,以脾健运则满除也。观仲景用以消痞,岂非取其散满哉?又按此乃伤寒之
下利肠鸣也。杂证肠鸣,亦多属脾胃虚。经云∶脾胃虚则肠鸣腹满。又云∶中气不足,肠为
之苦鸣,宜参术补剂加甘草芩连枳实干姜等。丹溪曰∶腹中水鸣,乃火激动其水也,宜二陈
汤加芩连栀子。)加生姜四两,名生姜泻心汤。(仲景)治汗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
噫(嗳同),食臭,完谷不化,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客气上逆,伏饮搏膈,故痞硬。
中气不和,故干嗳。胃虚火盛,邪热不杀谷,故完谷不化。胁下有水气,土弱不能制水,
故腹中雷鸣下利,谓之协热利。为汗后胃虚,外损阳气,故加生姜以散邪涤饮,益胃复阳。
刘河间曰∶泻而水谷变色者为热,不变色而澄彻清冷者为寒。若肛门燥涩,小便黄赤,水谷
虽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