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也。其体热则同,所得之由不同,须引证而辨明之则各异。
发热如疟状,热作有时者,名潮热;发热饮食不减者,名风热;发热而头热肚热,右额有纹
者,名食热;发热而多渴,渴则泻者,名疳热;发热唇上下汗出,唇中间起一白 子,及耳
阴皆冷者,名变蒸;发热而额正中发际有青纹,下至眉心则发惊者,名惊热,发热而皮肤或
赤色热痛,时时啼叫者,名丹热;发热目闭面赤色者,名胎热;发热而面赤汗出,而鼻流清
涕,左额有青筋纹者,名伤风热,发热而面色青惨,耳鼻冷,恶寒无汗,亦左额有青筋,手
足厥冷者,此名伤寒热也。又有变蒸之中,偶有时行寒疫者,则耳与阴反热。若疮疹发热则
不同,然呵欠顿闷,时发惊悸,乍凉乍热,手足时冷,面目腮颊赤嗽嚏者,此皆疮疹之热证
也。



<目录>疮诊论卷之六十五\论疮痘初出证第一

<篇名>论痘疹已出证第二

属性:病有轻重,药有浅深。病深药浅,不能去病,病浅药深,真气受弊。观疮疹分轻重而治
之,其疮痘出稀者轻,里外肥红者轻,外黑里白者轻,疮夹疹者半轻半重也,一发而出尽者
重也,外黑而里赤者微重,外白而里黑太重也。青干势陷,昏睡汗出不止,烦躁热渴,腹胀
啼喘,大小便不通者,困也。疮中端黑,点如针孔,绀紫剧也。论轻重为用药之法,轻者宜
匀气,令其自出也;半轻半重宜解毒,毒散则自轻也,毒瓦斯重者宜利小便;太重而势剧者,
当随证渗泄。热气冲于心,则谵言妄语,则朱砂参苓之类可用也;蒸于肝则搐搦,状若惊痫
,则防风羌活天麻全蝎南星之类可用也,蒸于脾则腹胀渴水,大便秘,目肿则枳壳散橘曲山
栀地黄之类可用也;蒸于肺则喘急渴水,咳嗽鼻干,则桑白皮马兜铃半夏之类皆可用;毒瓦斯
归肾而黑靥倒入者,宜猪尾膏活血散皆可急而用之也。又有风邪客搏于皮肤,热不得泄,疮
变为瘾疹之状,皮肤瘙痒者则轻。又有内先蕴热,外被风邪相连,搏于血则赤斑,其毒亦深
。伤寒变疮痘者,其伤寒热毒甚而发 疮。其疮色白或赤,发于皮肤,头作瘭浆,戴白脓者
轻;有紫黑作根,隐隐在肌肉里者,其毒必甚,重者五内七窍皆有疮,其形发如豆,故以名
焉。大抵正疮痘,是母腹中时受积秽,良由内实而斑毒生。其感风感寒,为瘾疹,为斑毒,
为痘疮,皆外邪乘内虚而伏于脏腑,内外皆热,热蓄血聚,壅遏不行,蕴结而成也。所遇之
初不同,可不辨乎?正疮子内实而生者,五脏各有一证,前篇备论之矣。且伤寒伤风,何以
别之?面青四肢微厥,无汗而恶寒,耳与阴皆热者,伤寒也;伤风者,面赤,四肢烦,鼻流
涕,有汗恶风。此二者宜审而早治之,不尔必为疮疹也。若在母腹中蕴毒瓦斯者,《千金方》
云∶儿初生以生地黄汁一蚬壳与服,便黑粪为解。又疮多临发未出之间,以升麻汤解之,冬
温以三豆饮子解之。时气发疮疹,恐相传染,以茜草根煎汁解之。此皆疮痘当用者。惟伤寒
伤风变为疮痘,是汗下失时之过。



<目录>疮诊论卷之六十五\论疮痘初出证第一

<篇名>论痘疹已出证第二

属性:疮疹已出,热毒居表而不可疏利,疏利是未出时即疏利之。疏则散其热气,利则滑其肌
窍,使热毒则发泄而不壅遏,其疮疹轻而易出也。及其疮疹已出,即不可疏利,惟以和平匀
气药调服为宜,又曷常令人取转耶?且疏利与取转,相去辽远。疏利者是以轻凉之药,疏散
使易出也,如黄连散、青黛散、当归散,烦躁而卧不安,频煎豆汤,徐徐服之;取转者,是
以峻快之药转下也,如巴豆芒硝轻粉水银之类是也。疏利与取转轻重殊等,不可同日而语。
古言疏利,今乃为取转,得不为误耶。



<目录>疮诊论卷之六十五\论疮痘初出证第一

<篇名>论痘疹已出证第二

属性:小儿所禀,有虚有实,病证有寒有温,故良工随宜而治,各得其所。今观董汲与《指迷
方论》,其禀气浓者,或病热而又失于解利,有蕴积热毒者,治法则当利,利之无不愈。此
由小儿禀气已浓,又有病热而失于解利,蕴热在里,则宜利之,利之无不愈矣。此董汲指迷
用药之意,皆热毒未出于表,蕴毒在里时用之也。若非钱氏方与《活人书》用药之意。钱氏
论倒靥,欲脾强而胜肾,得身温而渴,阳气复者,可生也。《活人书》云∶身热耳冷尻冷,
轻用利药则杀人。二人之论,身热为疮疹,毒以在表,气虚在里,故不可利,但以温平解毒
而已。故知伤寒身热而下之早,毒瓦斯入里为结胸,疮疹为热在表,下之早为黑靥,为陷伏。
四人之论,皆不可废,用之要得其宜。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