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下溉泄诸小肠。此肠胃所受水谷之数也。平人则不然,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满
更虚。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精气也。五脏不足调于胃,
故肠胃之中,当留谷二斗四升,水一斗一升,故人一日再至后(《甲乙》作圊),后二升半,
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谷尽。故平人不饮不食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
皆尽,故七日而死矣。
右手关上阳绝者,无胃脉也。若吞酸头痛胃中有冷,刺足太阴治阴,在足大趾本节后一
寸。
右手关上阳实者,胃实也。若肠中伏伏(一作幅幅)不思食,得食不能消,刺足阳明治
阳,
在足上动脉。脉浮而芤,浮则为阳,芤则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趺阳脉浮大者,此胃家微虚烦。圊必日再行,动作头痛重热气朝者属胃。
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者,当病食痹。髀痛病先发于胃,胀满五
日之肾,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之膀胱,背膂筋痛,小便闭。五日上之心脾,心痛闭塞不
通,身痛体重(《灵枢》云∶上之心),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后,夏日 。
胃病者,腹 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下取三里。
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抑而刺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
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
胃疟令人旦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胃中有癖食冷物者,痛不能食,食热则能食,脾前受病移于胃,脾咳不已,呕吐长虫。
厥气客于胃,则梦饮食。
诊得胃脉病形何如?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脾应肉 ,肉 坚大者胃浓。肉 么者
胃薄。肉 小而么者胃不坚。肉 不称其身者胃下,胃下者脘约。肉 不坚者胃缓。肉 无
小果累标紧者胃急。肉 多小果累者胃结,胃结者,胃上脘约不利。
扁鹊云∶足太阴与阳明为表里,脾胃若病实,则伤热,热则引水浆常渴。虚则伤寒,寒
则苦饥常痛。发于风水,其根在胃,先从四肢起,腹满大,通身肿。(方见治水篇中。
胃绝不治五日死,何以知之?舌肿,溺血,大便赤泄。
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 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
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
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
大趾间,出其端也。
是动则病凄凄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KT 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动欲
独闭
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 唇紧,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
循膺乳气街股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
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 ,胃中寒则胀满。盛者则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则人
迎反小于寸口也。



<目录>卷十六胃腑方

<篇名>胃虚实第二

属性:(脉二首 方三首 灸法一首)
胃实热
右手关上脉阳实者,足阳明经也。病苦头痛(《脉经》作腹中坚痛而热),汗不出如温疟,
唇口干,善哕,乳痈,缺盆腋下肿痛,名曰胃实热也。



<目录>卷十六胃腑方\胃虚实第二

<篇名>泻胃热汤方

属性:栀子仁 射干 升麻 茯苓(各二两) 芍药(四两) 白术(五两) 赤蜜 生地汁
(各一
升)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下地黄汁,煮两沸,次下蜜,煮取三升
,分三服,老少以意加减。
胃中热病,灸三里三十壮,穴在膝下三寸。
胃虚冷
右手关上脉阳虚者,足阳明经也。病苦胫寒不得卧,恶风寒洒洒,目急,腹痛虚鸣(《外
台》作耳虚鸣),时寒时热,唇口干,面目浮肿,名曰胃虚冷也。



<目录>卷十六胃腑方\胃虚实第二

<篇名>补胃汤

属性:治少气口苦,身体无泽方。
柏子仁 防风 细辛 桂心 橘皮(各二两) 川芎 吴茱萸 人参(各三两) 甘草
(一
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



<目录>卷十六胃腑方\胃虚实第二

<篇名>人参散

属性:补胃虚寒,身枯绝,诸骨节皆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