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40-备急千金要方-第110页

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
渴欲饮水无表证,宜白虎汤。
若渴欲饮水,口燥舌干者,宜白虎汤。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吐下后第九<篇名>青葙子丸属性:治伤寒后结热在内烦渴者方。
青葙子(五两) 黄芩 栝蒌根 苦参(各一两) 黄柏(二两) 龙胆 栀子仁 黄 连(各 三两)
上八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七丸,日三,不知稍加。(一本云饧和为丸。)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吐下后第九<篇名>大青汤属性:治伤寒热病十日以上,发汗不解及吐下后诸热不除,及下痢不止,斑出皆治 大青(四两) 甘草 阿胶(各二两) 豆豉(一升)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煮三沸去豉,纳阿胶令烊,顿服一升,日三 服。欲尽复作,常使有余,渴者当饮,但除热止吐下,无毒。深师治劳复。(《肘后》有赤 石脂三两。胡洽《集验》同。)
治伤寒后不了了朝夕有热如疟状方∶ 知母(二两) 麻黄 甘草 芍药 黄芩 桂心(各一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服五合,日三,温覆令微汗。若心烦不得眠,其 人欲饮水,当稍稍饮之,令胃中和则愈。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吐下后第九<篇名>灸法属性:初得病,或先头痛身寒热,或涩涩欲守火,或腰背强直,面目如饮酒状,此伤寒初得一 二日,但烈火灸心下三处。第一处去心下一寸名巨阙,第二处去心下二寸名上脘,第三处去 心下三寸名胃脘,各灸五十壮。然或人形大小不同,恐寸数有异,可绳度随其长短寸数 最佳,取绳从心头骨名鸠尾头度,取脐孔,中屈绳取半,当绳头名胃脘。又中屈半绳更分为 二分,从胃脘向上度一分即是上脘。又上度取一分即是巨阙。大人可灸五十壮,小儿可三壮,
亦随其年灸之大小以意斟量也。
若病者三四日以上,宜先灸胸上二十壮。以绳度鼻正上尽发际,中屈绳断去半,便从发 际入发中,灸绳头名天聪,又灸两颞 ,又灸两风池,又灸肝俞百壮,余处各二十壮,又灸 太冲三十壮,神验。
<目录><篇名>卷十伤寒方下属性:(凡七类)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篇名>伤寒杂治第十属性:(论一首 方五十一首 灸法一首)
论曰∶凡除热解毒无过苦酸之物,故多用苦参、青葙、艾、栀子、葶苈、苦酒、乌梅之 属,是其要也,夫热盛非苦酸之物不解也。热在身中,既不时治,治之又不用苦酸之药,此 如救火不以水也,必不可得脱免也。又曰,今诸疗多用辛甘,姜、桂、人参之属,此皆贵价 难得,常有比行求之,转以失时。而苦参、葶苈、青葙、艾之属,所在尽有,除热解毒最良 ,胜于向之贵价药也。前后数参并用之,得病内热者,不必按药次也,便以青葙、苦参、艾 、苦酒疗之,但稍与促其间,无不解也。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病在血脉,针石 之所及。病在骨髓,无可奈何。而凡医治病或言且待使病成乃顿去之,此为妄矣,当预约束 家中及所部曲,具语解此意,使有病者知之为要。
治温气病欲死方∶ 苦参一两,以酒二升煮取一升,尽饮之,当吐,则除诸毒病,服之覆取汗皆愈(张文 仲及《肘后》云,治热毒瓦斯垂死,破棺千金汤。)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杂治第十<篇名>苦参汤属性:治热病五六日以上方。
苦参(三两) 黄芩(二两) 生地黄(八两)
上三味 咀,以水八升煎取二升,适寒温服一升,日再。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杂治第十<篇名>凝雪汤属性:治时行毒病七八日,热积聚胸中烦乱欲死,起死人拓汤方。
芫花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渍故布敷胸上,不过三敷,热即除,当温暖四肢护厥 逆也。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杂治第十<篇名>栝蒌汤属性:治伤寒中风五六日以上,但胸中烦,干呕方。
栝蒌实(一枚) 黄芩 甘草(各三两) 生姜(四两) 大枣(十二枚) 柴胡(八 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绞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日三。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杂治第十<篇名>芦根饮子属性:治伤寒后呕哕反胃及干呕不下食方。
生芦根(切) 青竹茹(各一升) 生姜(三两) 粳米(三合)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千里鞋底一只,取五升澄清,下药煮取二升半,随便饮,不瘥,
重作取瘥。
治伤寒后呕哕方∶通草(三两) 生芦根(切,一升) 橘皮(一两) 粳米(三合)
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随便稍饮,不瘥更作,取瘥止。
治伤寒后虚羸少气呕吐方∶ 石膏 麦冬 半夏(各一升) 竹叶(二把) 人参(二两)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纳粳米一升,米熟汤成,饮一升,日二服。
一方加生姜五两。(此方是仲景竹叶汤方,前卷汗后门中已有,但少甘草,分两小别。)
治毒热攻手足赤肿 热疼痛欲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