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28-博济方-第7页

半两,麸炒,微黄
上五味为末,每服一钱,生姜三片,煎六分,食后临卧温服。
白龙丹
治上焦风壅,化痰涎,利胸膈逐风秘。
雷丸(末二钱) 甘遂(末三钱) 牵牛(一两,杵取末六钱,不用再罗者) 龙脑(少杵) 粉霜(四钱内,煨令热,放冷,再
上同为细末,研令匀,入青州枣,煮熟,取肉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温浆水下。如一切风痫惊搐涎滞,并以浆下七丸,及至十丸。如小儿痰热,及渴不止,头疼,但频少与服,自然消除。大人风气壅盛,上焦不利,最宜服此,更在临时酌其加减。
香芎散
治上焦风壅,中脘有痰,头目昏暗,心烦口干,利膈,化痰涎。
旋复花(一两) 细辛(一两,去叶) 川芎(二两) 甘草(半两,炙) 独活 羌活(各半两) 皂角(二挺,烧存性。)
上七味,同杵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临卧热服。
犀角散
治上焦壅热,咽膈肿痛,不利。
鼠粘子(一两,铫子内,以文武火,隔纸炒令香,为度) 甘草(一分) 荆芥(半两。
上三味同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五分一盏,煎令沸,去滓,温服,大利胸膈。
中焦证
沉香散
治脾元气不和,中焦痞闷,气滞噎寒,进食和气。
沉香 木香 青橘(去白) 郁李仁(汤浸去皮,另研) 陈橘(去白) 人参(各用一两) 豆蔻 槟榔 肉桂(去皮) 甘草(炙) 干姜(炮制,各半两。
上十一味,同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不以时候。
四倍散
治脾元气不和,大补虚损。
诃子(一两,煨) 人参(二两) 白茯苓(四两,去皮) 白术(半斤。)
上四味,同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枣子,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空心食前服。如早晨常服,有大功效。
白豆蔻散
补中益气,调顺脾元,心胸满闷,不思饮食,上热下冷。
白豆蔻仁(半两) 肉豆蔻(三个) 白术(一两) 浓朴(姜汁炙,半两) 甘草(三分,炙) 肉桂(半两) 青皮(半两)
上七味同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二片,粟米少许,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大妙。
木香通真散
治中脘气不和,心胸满闷,气刺胁肋,饮食无味,和气。
木香(半两) 人参(一两) 官桂(一两半,去皮) 川芎(一两) 陈皮(二两,去皮) 茯苓(一两) 青皮(一两,去白) 神曲(一两) 浓朴(一两半,用生姜汁,涂炙令黄) 茴香(一两,用舶上者) 槟榔(半两,女人吃即入也) 桃仁(一两,麸炒,去皮尖。)
上十二味,除桃仁另研外,余并捣罗为末,入桃仁,拌和令匀,每服一钱,水一盏,盐少许,同煎七分,温服。不拘时候,大能和顺脾元气。
赚气散
治气调中,和脾胃。御药院云∶治心胸痞闷,腹胁虚胀,饮食减少,气不宣通荆三棱(五两) 白术(三两) 蓬莪术(五两,煨熟,杵末) 枳壳(去白,一两,麸炒) 木香(半两。若解伤寒,并三两服汗出立瘥。
下焦证
烧石子茴香散
治下焦虚冷,脐腹撮疼,心胸痞胀,和元气,进饮食。
舶上茴香 川附子(炮,去皮脐) 官桂(去皮) 木香 紫白戟(去心) 胡椒 陈皮(去白) 川椒
上一十味,同为细末,每服用 猪石子一对,洗去筋膜,切作薄片,以末二钱,入葱丝少许,盐半钱,湿纸裹,煨熟,饵讫,以酒或粥饭压之,须臾脐下暖,甚妙。
牛膝煎丸
治男子下元虚冷伤惫,筋骨衰弱,遍身瘾疹,及风气上攻下疰,疼痛不可忍牛膝(五两,去苗,切作细段,用好酒浸三日,取出细研,如面糊,用酒于铜银瓷器内,慢火熬,成膏,为度) 附子(炮,去皮脐) 川芎 虎骨(酥炙黄色,各三两) 破故纸 葫芦巴 苁蓉(酒浸三日,细切,焙,各四两) 巴戟(去心,生用) 仙灵脾(去茎干,生用各一两。)
上八味,各修事净,一处杵为细末,用牛膝膏和,合入臼,杵令软硬得所,丸如小弹子,如是难丸,更入少多熟蜜同丸,每日早晨及夜卧,温酒化下一丸,嚼下亦得志意服一月,永无风气攻疰及瘾疹,自然肢体安畅。
补骨脂丸
治脾肾久冷,积气成块,或发疼痛,补暖。
大木瓜(一个,去皮瓤入 砂一两,去砂石,蒸令熟,研烂极) 补骨脂(炒) 薯蓣 官桂(去皮) 青皮 木香 怀香子 槟榔(以上各一两) 荆三棱(半两,醋浸一宿,炒令黄) 肉豆蔻(半
上九味为末,用木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盐汤下二十丸,温酒亦可。
砂丸
治男子元脏虚惫积冷(圣济总录名骨煎丸,治肾脏虚冷不思饮食,倦怠,无巴戟,有白术)
羊胫骨(一条,去净肉,用 砂二两,醋二升同煎,旋煎旋蘸,骨炙焦黄,以醋尽为度,焙干) 木香 白槟榔 官桂(去皮) 人参 牛膝 茯苓 郁李仁 附子炮 巴戟(去心) 薯蓣 丁香 沉香 苁蓉(以上各一两) 石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