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为温病,至夏变为
热病,以其阳毒最深,名曰瘟疫。寒变为温为热,故病壮热,不恶风寒而渴也。经曰∶治温
以清;又曰∶开之发之,适事为故。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皆轻清开发之剂也,
故用之以解壮热;用黄芩、枳壳、桔梗者,取其清膈而利气也;用人参、茯苓、甘草者,实
其中气,使瘟毒不能深入也。培其正气,败其邪毒,故曰败毒。



<目录>卷一\瘟疫门第六

<篇名>九味羌活汤

属性: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芎 白芷 黄芩 甘草 生地黄
触冒四时不正之气,而成时气病,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口渴。人人相似者,此方主之

谓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
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也。药之为性,辛者得天地之金气,于人
则为义,故能匡正而黜邪。羌、防、苍、细、芎、芷,皆辛物也,分经而主治∶邪在太阳者,
治以羌活;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阳者,治以黄芩;邪在太阴者,治以苍术;邪在
少阴者,治以细辛;邪在厥阴者,治以川芎;而防风者,又诸药之卒徒也。用生地,所以去
血中之热;而甘草者,又所以和诸药而除气中之热也;易老自序云∶此方冬可以治寒,夏可
以治热,春可以治温,秋可以治湿,是诸路之应兵也。用之以治四时瘟疠,诚为稳当,但于
阴虚、气弱之人,在所禁尔!



<目录>卷一\瘟疫门第六

<篇名>三黄石膏汤

属性:石膏(一两五钱,生用) 黄芩(炒) 黄连(炒) 黄柏(各五钱) 山栀(三十枚,
炒黑)
麻黄(去节) 淡豉(各二两)
瘟毒表里俱盛,五心烦热,两目如火,鼻干面赤,大渴舌燥者,此方主之。
寒毒藏于肌肤,至夏变为热病;热病未除,更遇温热,名曰瘟毒。热病之最重者,寒能
制热,故用石膏;苦能下热,故用芩、连、栀、柏;佐以麻黄、淡豉之发散者,以温热至深,
表里俱实,降之则郁,扬之则越,郁则温热犹存,兼之以发扬,则炎炎之势皆烬矣。此内外
分消其势,兵之分击者也。



<目录>卷一\瘟疫门第六

<篇名>沃渍法

属性:瘟热内外皆实,喜饮水、入水者,取新汲井花水一大缸,使病患坐其水中,复以大杓盛
水自顶沃之,水热则病减矣。病患喜饮冷,亦听其大啜,毋得阻也。行此法者,《易》义曰∶




<目录>卷一\瘟疫门第六

<篇名>葳蕤汤

属性:葳蕤(二钱半) 麻黄 白薇 青木香 羌活 杏仁 川芎 甘草(各五分) 石膏 甘

花(各一钱五分)
风温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口渴面肿者,此方主之。
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温热未除,更遇于风,病为风温,表有邪,故寒热;里
有邪,故口渴。风之伤人也,头先受之,故头疼;风盛则气壅,故面肿。风温壅盛,甘能
发之,故用葳蕤、甘草;辛能散之,故用羌活、麻黄;清能平之,故用川芎、甘菊;寒能胜
之,故用石膏、白薇;佐以杏仁,取其利气;而青木香者,清热下气之物也。



<目录>卷一\瘟疫门第六

<篇名>白虎加苍术汤

属性: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苍术 甘草(各二两) 粳米(六合)
共分四服。
湿温憎寒壮热,口渴,一身尽痛,脉沉细者,此方主之。
温毒藏于肌肤,更遇于湿,名曰湿温。湿为阴邪,故憎寒;温为阳邪,故壮热;温热入
里,故口渴;湿流百节,故一身尽痛;湿为阴,故脉沉细。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白虎
汤也,所以解温热;加苍术者,取其辛燥能治湿也,白虎考见伤寒门。



<目录>卷一\瘟疫门第六

<篇名>大青龙加黄芩汤

属性: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净洗) 甘草(各二两)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黄
芩(七钱
)生姜(三两) 石膏(如鸡子大) 大枣(十二枚)
寒疫头疼身热,无汗恶风,烦躁者,此方主之。
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气,抑遏阳气,不得泄越,有上件诸证者,皆为时行寒
疫。表有风寒,故见太阳证头疼身热,无汗恶风;里有温热,故见烦躁。麻黄、桂枝、甘草、
杏仁、生姜、大枣,辛甘物也,辛以解风寒,甘以调营卫;石膏、黄芩,寒苦物也,寒以清
温热,苦以治烦躁。



<目录>卷一\瘟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