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卷二\伤寒

<篇名>桃仁承气汤

属性:桃仁(十粒) 元明粉(三钱) 大黄(四钱) 桂枝(八分) 炙甘草(五分)水煎。
或加泽兰二钱以行气分。
脉候伤寒之脉。缓大者昌。沉微小促。症反仓皇。洪紧滑数。初病则康。若遇日久。何
敢云臧。温邪脉象。微涩者殃。弦紧则甚。非躁即狂。若云类症。
泻宜凉。阴脉见之。温通之方。症象一反。不必商



<目录>卷二

<篇名>暑症

属性:(附中暑 冒暑 伤暑 症 暑风 伏暑 暑厥)
暑者。后夏至而起。因天气一动。而蒸淫热迫。地气一升。而秽浊上腾。人之患也。由
口鼻
其病

不能外卫。先有伏寒在内。一触暑邪。即晕眩昏迷。不省人事。指甲青。唇口青。肢冷如冰
。自汗如珠。凝而不流。系内受伏寒。外应暑热。脉必双伏。法在不治。危在旦夕。急用通
关散以吹入鼻中。得嚏则生。无嚏则死。即用大顺散为主。加附子以祛内寒。加川连以清心
营。或用独参汤以先扶正气。然后用药为妥。缓则不救。○冒暑者。必奔走道路。吞饥受饿
。气不充体。暑邪上冒。头目眩晕。心神慌乱。壮热气粗。脉必浮滑。急用黄连香薷饮。以
温散之。或有腹泻者。以缩脾饮清之。凡世俗间动云痧气。妄加针刺。伤其营血。致血不荣
筋。有昏痉转筋之变。而不可救药。宜加察之可也。○夫伤暑者。因受暑而伤。暑热伤气。
一受暑邪。不急调治。渐入营分。阳已外泄。阴气更被耗散。阴阳两虚。形若虚劳。内热外
寒。脉必虚数。东垣清暑益气汤最妙。如胃中痞满者。去黄 甘草可也。○ 者。是重伤于
暑也。金匮云。太阳中 。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
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齿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
数下之。则淋甚。以白虎加人参汤。最为妥恰。然后人鲜有增减。宜细玩之。○暑风者。是
夏月伤风也。宜香葛汤治之。○又有伏暑之病。古所未着。并无发明。近时所云伏暑者。即
叶天士先生为伏气之疾。从秋分以前。暑邪未消。至秋分以后。而患暑病。名为伏气。又云
秋时晚发即俗名伏暑之病耳。其脉滞。其形怯。口舌粘腻。或微有寒。或单发热。热时脘痞
气窒。渴闷烦 。每至午后。则病甚矣。入
必三候外邪气方解。日减一日而始全愈。
润燥清气。最为妥洽。○又暑厥之病。
而升。阳气升腾。阴热内灼。自下而
自制抑阳清暑汤治之。大忌发散峻表



<目录>卷二\暑症

<篇名>自制清肺解暑汤

属性:治暑外受而头胀发热。
桔梗(二钱) 藿香(二钱) 栝蒌皮(三钱) 滑石(三钱) 连翘(二钱)加鲜荷
叶一角。○如脘闷加白豆蔻(一钱研冲)如烦渴加石膏(二钱) 焦山栀(三钱)如呕者加
姜半夏(一钱) 川连(七分)如头汗多者。加竹叶二十片。如邪入营分。心神慌乱。呓语
便秘
至宝丹方见卷三厥症
苏合丸方见厥症
通关散见中风症



<目录>卷二\暑症

<篇名>大顺散

属性:治中暑症。
甘草 砂仁 杏仁(去皮尖) 炒干姜(各二钱) 肉桂末(一钱)共研细末。每服二
钱。开水冲服。或加泡淡附子川连(各一钱)和前药共为末。每服二钱。冲



<目录>卷二\暑症

<篇名>黄连香薷饮

属性:活人治暑热口渴心烦。
黄连 香薷 浓朴(各一钱) 扁豆(二钱)加竹茹(一团) 水煎服。



<目录>卷二\暑症

<篇名>缩脾饮

属性:清暑止渴。治呕止泻。
砂仁末(六分冲) 煨草果仁(一钱) 乌梅(一枚) 炙甘草(五分) 葛根(一钱)
扁豆(三钱)



<目录>卷二\暑症

<篇名>清暑益气汤

属性:治暑邪伤气。
东洋参(一钱) 炙甘草(五分) 炙黄蓍(一钱) 当归(二钱) 去心麦冬(三钱)
北五味(九
(八分) 苍术 白术(



<目录>卷二\暑症

<篇名>人参白虎汤

属性:治 症。
东洋参(一钱五分) 石膏(三钱) 炒知母(一钱) 生甘草(五分)加陈粳米一
撮。



<目录>卷二\暑症

<篇名>香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