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方∶ 生铁三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出铁,以汁洗上,日三。
《医门方》疗大肠寒则肛门洞泻凹出方∶ 鳖头(一枚,烧令烟绝) 铁精(一两)
捣筛为散,粉上令遍。
又方∶取破麻履底一枚,炙令微热,以履底按肛入,即更不出。
<目录>卷第七<篇名>治谷道痒痛方第十内容:《病源论》云∶谷道痒者,由胃弱肠虚,则蛲虫下侵谷道。重者食于肛门,轻者但痒也。
《葛氏方》治下部痒痛如虫啮者∶ 胡粉、水银以枣膏和调,绵裹导之。
又方∶杏仁熬令黑,捣取膏涂之。
又方∶高鼻蜣螂烧末,绵裹纳孔中,当大蛘(弋掌反)虫出。
又方∶桃叶捣一斛,蒸之,纳小口器中,大孔布上坐,虫死。
《录验方》若下部痒痛如虫啮者∶ 小豆一升,好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干复纳酒,酒尽止。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徐伯方》治谷道忽痒痛,肿起欲生肉突,出方∶ 槐白皮(六两) 甘草(三两)
凡二物,以豆汁煮,渍故帛敷之,热即易。
《新录单方》治谷道中有虫痒者∶ 艾三升,水五升,煮取二升,二服。
又方∶诸肉炙令香,匝熨,虫皆出。
《极要方》卒暴冷下部疼闷方∶ 烧砖令热,大醋泼之,三重布覆,坐上取瘥止。(《千金方》同之。)
《集验方》治虫食下部方∶ 胡粉、雄黄分等,末,着谷道中。
<目录>卷第七<篇名>治谷道赤痛方第十一内容:《集验方》治谷道赤痛方∶ 菟丝子熬令黄黑,和以鸡子黄,以涂之,日三。
又方∶取杏仁熬令黄,捣作脂涂之。
<目录>卷第七<篇名>治谷道生疮方第十二内容:《病源论》云∶谷道、肛门,大肠之候。大肠虚热,其气冲热结肛门,故令生疮。
《葛氏方》治下部卒有疮方∶ 捣蛴螬涂之。
又方∶煮豉以渍之。
又方∶豆汁以摩墨导之。
《范汪方》治下部卒有疮若转深者∶ 乌梅(五十枚) 盐(五合)
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常煮举皮饮之。(以上《葛氏方》同之。)
<目录>卷第七<篇名>治湿(吕质反,小虫也)方第十三内容:《病源论》云∶湿餐病,由脾胃虚弱,为水湿所乘,腹内虫动,侵食成 也。
《录验方》治湿 下部生疮方∶ 胡粉 水银 黄柏 凡三物,冶末粉等分,合研水银,散尽以敷疮上。
又方∶常炙猪胴肠,食之佳。
又方∶温尿令热,纳小矾石以洗之。
《集验方》治 虫杏仁汤方 杏仁(五十枚) 苦酒(三升) 盐(一合)
煮取五合,顿服之。
《令李方》治 虫及蛲虫侵食下部栝蒌散方∶ 栝蒌根(四两) 葶苈子(四分)
凡二物,冶合下筛,以艾汁浸,绵裹纳下部中,日三易。
《葛氏方》治谷道 疮赤痛又痒方∶ 杏仁熬令黑,捣,以绵裹导之。
又方∶槐皮、桃皮、楝子合末,猪膏和捣。
又方∶菟丝子熬令黄黑,鸡子黄和涂,导之。
又方∶以枣膏和水银令相得,长三寸,绵裹宿导下部。
又方∶胡粉、雄黄分等末,导下部内。
《范汪方》治谷道 疮赤痛又痒方∶ 捣鳝肠,涂绵如指以导之,虫出。
<目录>卷第七<篇名>治疳(居酣反)湿方第十四内容:《病源论》云∶人有嗜甘味多,而动肠胃间诸虫,致令侵食腑脏,此犹是 也。但虫因 甘而 喜忌 上食 血;
肢节 又云∶五甘,一是白甘,令人皮肤枯燥,面失颜色。二是赤甘,内食五脏,令人头发焦 枯。
腰脊挛 又云∶面青颜赤,眼无精光,唇口焦燥,腹胀有块,日日瘦损者是甘,食人五脏,至死 不觉 又云∶五甘缓者,则变成五蒸。
《千金方》云∶论曰∶凡疳湿之为病,皆由暑月多食肥浓油腻,取冷睡眠所得之。《礼》
曰 又云∶治疳湿下黑,医不能治,垂死方∶ 麝香(三分) 丁子香(三分) 甘草(三分) 犀角(三分)
四味,并细末之,合和,别以盐三合、椒三合、豉二合,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
纳末 又云∶忌生冷酢滑,但是油腻酱乳酪三十日慎之,大大佳。
又云∶凡疳,一切皆忌。唯白饭、盐、豉、苜蓿、苦豆、芜菁,不在禁限。
《录验方》治甘湿方∶ 青葙(二两) 苦参(二两) 雄黄(二两) 石榴黄(二两) 野狼牙(三两) 芜荑 (二两) 雷丸 凡八物,捣筛,取如杏仁大,纳下部中也。
《医门方》疗疳 无问所在方 取死虾蟆烧作灰,以好醋和涂疮上,即愈。
《救急单验方》疗急蚶方∶ 无食子末,腹内患者吹下部,立验。
又方∶灌白马尿一升,虫 出,验。
又方∶取文蛤烧灰,和腊月猪脂,涂。
又方∶炼矾石、桂心、徐长卿各等分,末,涂验。
<目录>卷第七<篇名>治诸痔方第十五内容:《病源论》云∶诸痔者,谓牡痔、牝痔、脉痔、肠痔、血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