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但令人痛以手摩将抑,按数百过自消。
又方∶炒蚕矢并盐布裹熨之。
又方∶苦酒摩,桂若独活以敷之。
又方∶楸叶浸水中以裹肿上。
又方∶以铍刀决破之出毒血便愈。
《经心方》白蔹贴治风肿毒核痈疽方∶
白蔹(二两) 黄芩(半两) 草(半两) 夕药(一两) 黄 (一两) 当归(一
两) 大黄(半两) 赤石脂(二两)
八味,为散,以鸡子白和粥涂纸粘贴,燥复易。
《本草云》∶柞蓖麻子油涂之。



<目录>卷第十六

<篇名>治热肿方第六

内容:《病源论》云∶其热毒作者,亦无正头,但急肿色赤而时恶寒壮热,烦闷不安。
《极要方》疗热毒肿秘之不传方∶
皂荚刺(一握去两头)
上以水一大升,煮取半升,去滓顿服之,取利,其肿如汤沃雪。
又云∶疗一切热毒肿忽发颈项胸背上即封不成脓方∶
生地黄(二升) 香豉(半升) 芒硝(五两)
上捣令熟,以敷肿上,浓二分,日五、六付,消止。
《救急单验方》疗热毒肿方∶
取桑树东南根下土,和水作泥饼安肿上,以艾灸之,取热应即止。男女并同。
《广济方》疗热毒肿方∶
取牛胁骨烧为灰,以大酢和如泥涂上,干易。
《耆婆方》治人热肿疼痛方∶
升麻(三两) 夜干(二两) 大黄(二两) 芒硝(二两) 青木香(一两) 栀子
(一两) 甘草(半两)
七味,锉,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纳芒硝搅令调。分三服,得下利即瘥。



<目录>卷第十六

<篇名>治气肿方第七

内容:《病源论》云∶气肿病者,其状如痈,无头虚肿,色不变,皮上急痛,手才着便即痛是
也。此风邪搏于气所生也。
《短剧方》云∶有气肿病,其状如痈,无头虚肿,色不变,皮上急痛,手才着便觉痛。
此由体热当风复被暴冷凉折之,结成气肿也。
宜服五香连翘汤,白针气泻之,敷蒺藜薄,亦用小豆薄并得消也。(今按∶五香连翘汤
在治恶核之方中。)蒺藜薄方∶
蒺藜子二升,下筛,以麻油和如泥,熬令焦黑,以涂细故热布上,剪如肿大勿开头,拓
之,无蒺藜可舂小豆下筛,鸡子白和涂肿上,干复涂之并得消也。(《集验方》同之。)



<目录>卷第十六

<篇名>治气痛方第八

内容:《病源论》云∶气痛者,人身忽然有一处痛,发作有时,痛发则小热,痛静便如冰霜所
加,故云气痛也。亦由体虚为风邪所侵,遇寒气而折之,邪气不出故也。
《短剧方》云∶有气痛病,身中忽有一处痛如打掴之状,不可堪耐,亦左右走身中,发
作有时,痛发时则小热,痛静时便觉其处如冷水霜雪所加。此皆由冬时受温风,至春复暴寒
凉来折之,不成温病乃变作气痛也。
宜先服五香连翘汤数剂及竹沥汤,摩丹参膏及以白酒煮杨柳树皮,暖熨之,有赤气点点
见处宜 去血也,其间将白薇散。
小竹沥汤 治气痛方∶
淡竹沥(二升) 夜干(二两) 杏仁(二两) 茵芋(半两) 黄芩(半两) 白术
(二两) 木防己(二两) 防风(二两) 秦胶(二两) 茯苓(三两) 麻黄(一两) 独
活(二两) 枳实(二两) 夕药(二两) 甘草(二两)
凡十五物, 咀,以水九升,煮药折半乃可纳竹汁,煮取三升,分四服,少嫩人分作五
服。
白薇散 治风热相搏结,气痛,左右走身中,或有恶 疹起者,积服汤,余热未平复,
宜此白薇散以消余热方∶
白薇(六分) 葳蕤(四分) 当归(四分) 麻黄(三分) 秦胶(五分) 天门冬
(四分) 蜀椒(二分) 木防己(四分) 柴胡(三分) 草(二分) 独活(四分) 枳
实(四分) 乌头(二分) 术(六分) 人参(四分) 夜干(六分) 山茱萸(四分) 防
风(六分) 白芷(三分)
凡二十物,捣下绢筛,以酢浆服方寸匕渐至二匕,日三。少嫩人随长少减服之。毒微者
可用酒也。(以上《集验方》同之。)



<目录>卷第十六

<篇名>治恶核肿方第九

内容:《病源论》云∶恶核肿者,肉里忽有核,累累如梅李,小有如豆粒,皮内酸痛,左右走
身中,猝然而起,此风邪挟毒所成。其亦似射工毒。初得无常处,多恻恻痛。不即治,毒入
腹,烦闷恶寒即杀人也。久不瘥,则变作 。
《短剧方》云∶有恶核病者,肉中忽有核累累如梅李核状,小者如豆粒,皮肉中酸痛,
左右走人身中,壮热 KT 畏寒是也。与诸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