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作末,和猪脂敷之,良。煮汁洗之。
《删繁方》治火疮、灸疮等膏方∶ 柏树白皮(五两) 甘草(一两) 甘草(一两) 竹叶(三两) 生地黄(五两)
凡四物,切,绵裹,苦酒五合,淹渍一宿。用猪膏一升,煎取竹叶黄为度,去滓,摩敷 疮。
<目录>卷第十八<篇名>治灸疮不瘥方第二内容:《病源论》云∶夫灸之法,中病则止,病已则疮瘥。若病热未折,或中风冷,故经久不 瘥也。
《葛氏方》治火疮、灸疮终不肯燥方∶ 细末乌贼鱼骨,粉之。
又方∶桑薪灰水和敷之。
《千金方》治灸疮不瘥方∶ 日别灸上,六七壮自瘥。
《扁鹊针灸经》云∶凡灸,因火生疮,长润,久久不瘥,变成火疽方∶ 取谷树东边皮,煮熟去滓,煎令如糖,和散敷。
又方∶牛屎烧作灰,敷之。
又方∶兔毛烧灰,主灸疮不瘥。
《僧深方》治灸疮不瘥方∶ 白蜜(一两) 乌贼鱼骨(二铢)
二物,和调,涂疮上。
《集验方》治灸疮,薤白膏生肉止痛方∶ 薤白 当归 (各二两) 白芷(一两) 羊脂(一升)
凡四物, 咀,与脂和煎,去滓,敷之。日二。
<目录>卷第十八<篇名>治灸疮肿痛方第三内容:《病源论》云∶夫灸疮,脓溃已后,更 肿急痛者,此中风冷故也。
《葛氏方》治灸疮及诸小疮,中水风寒,肿急痛方∶ 灶中黄土,水和,煮令热,渍之。
又方∶但以火灸之令热,热则蛘蛘止,日六七,大良,瘥。
《范汪方》治灸疮肿痛方∶ 取韭,捣以敷上,以火灸,令热入疮中,日三。
《医门方》疗灸疮肿急痛方∶ 柏白皮 当归(各三两) 薤白(切一升) 猪膏(一升)
切,以苦酒浸之三味一宿,以微火煎,三上三下,薤白黄为度。去滓,敷上,甚效。
又方∶以艾灸疮口,日六七壮便瘥。
<目录>卷第十八<篇名>治灸疮血出不止方第四内容:《病源论》云∶夫针灸,皆是节、穴、俞、募之处。若病甚,则风气冲击于疮。凡血与 气相随而行,故风乘于气,而动于血,血从灸疮处出,气盛则血不止,名为发洪也。
《千金方》治针灸疮血出不止方∶ 烧人灰屎敷之。(今按∶熬马矢封之。)
又方∶死蜣螂末,猪脂和涂。
《范汪方》治灸疮出血不止方∶ 莲子草汁注中止,冬月未干者敷之。(今按∶《本草》云∶鳢肠,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 者,敷之立已。一名莲子草。)
<目录>卷第十八<篇名>治金疮方第五内容:《病源论》云∶夫被金刃所伤,其疮多变动。若按疮边干急,肌肉不生。青黄汁出,疮 边寒清,肉消臭败,前出赤血,后出黑血。如熟烂者,及血出不止,白汗随出,如是者多凶。
若中络脉,髀内阴股,天窗眉角,横断腓肠,乳上乳下及与鸠尾、攒毛少腹,尿从疮出,气 如奔豚,及脑出,诸疮如是者多凶少愈。
又云∶夫金疮,冬月之时衣浓絮温,故裹欲薄;夏月之时,衣单且凉,故裹欲浓。
《范汪方》云∶凡裹缚金疮,用故布帛,不宽不急,如系衣带。
《葛氏方》治金疮方∶ 急且斫桑,取白汁,以浓涂之。
又方∶烧马屎敷疮上。
又方∶以锻石浓壅裹之,止血速愈。无锻石,筛凡灰可用。
又方∶山行伤刺血出,猝无药, 葛根叶敷之。
又方∶紫檀屑敷之。
又方∶即尿中良。
《千金方》云∶凡金疮若刺痛不可忍,百方不瘥方∶ 葱白一把,水三升,煮数沸,渍疮即止痛。
又云∶金疮烦满方∶ 赤小豆一升,以苦酒渍之,熬,燥复渍之,满三日,令色黑,冶,服方寸匕,日三。
《短剧方》金疮无大小,冬夏始伤血出方∶ 便以白灰敷之,仍裹。若疮甚深不欲便,令合者,纳少滑石。滑石令疮不时合,又止痛。
亦可纳少少牡蛎。若猝无白灰,可用凡灰。已脓中有虫,白灰敷之。日三,虫当出。故 并KT 刘田方,盖常秘之。
《刘涓子方》治金疮痈不可忍、烦疼不得住,止痛当归散方∶ 当归(一两) 甘草(一两) 本(一两) 桂心(一两) 木占斯〔(形如浓朴,
有纵横纹理)一两〕 凡五物,合捣下筛,水服半方寸匕,日三夜一。
《龙门方》治金疮方∶ 地菘草嚼敷之。(今按∶《本草》云∶路边地菘为金疮所秘。陶景注云∶捣敷之。)
又方∶烧青布作灰敷之。
《极要方》疗金疮方∶ 生青蒿敷之,止痛,断血生肉。
又方∶牡蛎二分,石膏一分,为散,以粉疮上即止。
又云∶疮中有虫,熬杏仁捣着之。
又云∶疗刀斧诸疮方∶ 葛根为屑,疗金疮止血要药,亦疗虎, 狗啮,饮其汁,良。
又方∶捣耐冬,封之立瘥。
《陶景本草注》治金疮方∶ 捣景天叶敷之。
又方∶捣薤白敷之。
《苏敬本草注》治金疮方∶ 捣落石敷之。
又方∶生 草蒿,敷之,止血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