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一两) 甘草(一
两) 桂心(二分) 人参(一两) 芎 (一两) 当归(一两) 附子(二枚) 浓朴
(二两) 龙骨(一两) 黄 (一两) 赤小豆(五合,熬)
十五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今按∶《范汪方》云∶非酒则药势不宣。)
《广济方》疗钟乳及五石等发背毒热方∶
黄芩(三两) 白鸭屎(五合) 白蔹(一握) 香豉(五合)
切,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经心方》疗发背方∶
以冷石熨肿上,验。
又方∶马粪敷,干易之,妇人发乳亦瘥。
《范汪方》治发背及诸痈肿已溃未溃方∶
捣豉小和水,令如强泥作饼,饼可肿大,浓三分所,若有疮孔空遗之,勿覆,令汁得出,
得以艾罗灸豉上欲燥,若热则易,令大热剥烂皮也。痈痛寻当转减,便得安。为灸或有
一日、二日、三日,疮孔中当汁出。(《千金方》同之。)
治痈肿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二升(成末)〕 甘草(五两) 冶葛(二两) 桂心(四分) 当归(四
两)
凡五物,冶合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葛氏方》治痈发背腹阴匿处通身有数十方∶
取干牛屎烧,捣细,重绢筛下,以鸡子白和以涂之,干复易。秘方。《刘涓子方》同之。
又方∶用鹿角、桂心、鸡矢,当别烧,合之捣,以鸡子白和,涂之。秘方。
又方∶生栝楼根细捣,以苦酒和,涂上,干复易之。
又方∶赤小豆涂之亦良。
《刘涓子》治痈发背发房初起赤方∶
其上赤处灸百壮。
又方∶捣苎根,少水解以薄上。
又方∶灶黄土、鸡子白和,涂上。
又方∶树上不落桃子,末,以好苦酒和,敷上良。
又云∶欲使速溃方∶水研半夏,鸡子白和涂之,亦能令消。



<目录>卷第十五

<篇名>治附骨疽方第五

内容:《病源论》云∶附骨疽者,由体热当风入骨解,风与热相搏,复遇凉湿;或秋夏露卧,
为冷湿所折,风热伏结,壅遏附骨成疽。喜着大节解间,丈夫及产妇、女人,喜着鼠膝、髂
头、髀膝间,婴孩、嫩儿亦着膊肘、背也。其大老子着急者,则先觉痛,不得转动,按之应
骨痛,经日便觉皮肉微急,洪洪如肥状,则是也。其小儿不知字名,抱之才近其身便啼唤,
则是肢节有痛处,便是其候也。大老子着缓者,则先觉如肥洪洪耳,经日便觉痹痛不随也。
其小儿则觉四肢偏有不动摇者,如不随状,看肢节解中,则有肥洪洪处,其若不知是附骨疽,
乃至称身成脓,不溃至死,皆举体变青黯也,其大老子,亦有不别是附骨疽,呼急者为贼风
,其缓者谓为风肿而已。皆不悟是疽,乃至于死。
《短剧方》云∶附骨疽一名 (许及反)疽,其无头附骨成脓故也。又名痈疽。以其广
大,竟体有脓故也。附骨急疽与贼风实相似也,其附骨疽者,由人体盛有热,久当风冷,入
骨解中,风与热相搏。其始候为欲眠沉重、惚惚(音忽,恍恍也)耳,急者热多风少,缓者
风多热少也;贼风者其人体平,无热,中暴风冷则骨解深痛。附骨疽久者则肿见结脓。贼风
久则枯消,或结瘰 。以此为异也。是附骨疽而作贼风治,则益其病深,脓多也;是贼风而
作附骨疽治,则加其冷风,增遂成瘰 偏枯挛曲之疾也。
附骨急疽者,其痛处壮热,体中乍寒乍热,痿痿恶寒,不用热,小便或赤,大便或难,
无汗也,即得治下去热,便得消也。纵不消尽,亦得浮浅近,外易得坏溃,其不复附骨也。
贼风之证,但痛应骨,不可按仰痛处,不壮热,体不仁,乍寒乍热,但觉体KT 以冷,砍
得热,热熨痛处即小宽,时有汗也,即得针、灸、熨,服治风温药便效也。初得附骨疽即服
漏芦汤下之,敷小豆薄得消也;下利利已虚,而肿处未消者,可除大黄,用生地黄及干地黄
也;热渐退,余风未歇者,可服五香连翘汤,除在黄也;余热未消可敷升麻膏佳;若失时不
消成脓者,用火针膏散如治痈法也。(今按∶漏芦汤、升麻膏在第十七卷治丹之方;五香翘
汤在第十六卷治恶核肿方,皆出《短剧方》。)
《千金方》云∶候附骨与贼风为异者,附骨之始未肿但痛而已,其贼风亦痛不热,附骨
则其上壮热。
凡初得附骨疽即须急服漏芦汤下之。敷小豆散得消,可服五香连翘汤。
治骨疽方∶
又方∶末芜菁子敷,帛裹,一日一易。
《葛氏方》治久疽附骨以积年,一合一发汁出不瘥方∶
火烊饴以灌疮中,日三。
又方∶以白杨叶屑敷之。



<目录>卷第十五

<篇名>治石痈方第六

内容:《病源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