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录方》云∶灸脊中三百壮。(脊中,从大椎度至穷骨中折,则是也。)
又方∶灸脾俞百壮。(第十一椎两旁名脾俞。)
又方∶灸大肠俞百壮。(第十六椎两旁名大肠俞。)
今按∶《石论》云∶金液丹,十种水谷赤白等利,此丹皆治疗。



<目录>卷第十一

<篇名>治冷利方第二十

内容:《病源论》云∶肠胃虚弱,受于寒气,肠胃虚则泄,故为冷利也。凡利色青白黑皆为冷
也,
《千金方》驻车丸,主大冷洞利,肠滑下赤白如鱼脑,日夜无节度腹痛方∶
黄连(六两) 干姜(二两) 当归(三两) 阿胶(三两)
四味,以大酢五合,烊胶,和之,并手丸如大豆服之,大人服三十丸,小儿百日以还,
三丸,
《葛氏方》下色白食不消者,为寒下,方∶干姜、赤石脂分等末,以白饮和丸如梧子,
日服
又方∶酸石榴皮烧末,服方寸匕。
又方∶生姜汁二升,蜜合煎取二升,顿服。
又方∶豉一升,薤白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及热顿服之,有大枣肉七枚良。
又云∶有止患冷者,淳下白如鼻涕,治之方∶龙骨、干姜、附子分等捣蜜丸,服如梧子
五丸
《范汪方》治寒冷下利方∶
干姜(四两) 人参(三两) 桔梗(四两) 附子(四枚,炮) 半夏(三两,洗)
凡五物,下筛和丸,平旦服五丸如梧子,日再,渐加,勿热食。
又云∶四顺汤治逆顺寒冷冻饮料食不调下利方∶
甘草(三两) 人参(二两) 当归(二两) 附子(一两) 干姜(三两)
凡五物,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今按∶《僧深方》加龙骨二两。)
又云∶四逆汤治下利清谷,身反恶寒,手足逆冷,此为四逆,四逆汤主之,相视病患与
方相
甘草(二两) 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半)
凡三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二服。
《短剧方》黄连汤,治春月暴热解脱饮冷,或眠湿地,中冷腹痛,下青黄汁,疲极欲死
方∶
黄连(四两) 当归(三两) 干姜(三两) 浓朴(二两)
凡四物,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今按∶《经心方》无浓朴,有石榴皮。)
《私迹方》温中汤,治寒下饭臭出方∶
甘草(一两,炙) 干姜(半两) 蜀椒(八十枚,去闭者) 附子(一枚)
凡四物,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再服,若呕,纳橘皮半两,老少者皆取服良。
《广济方》疗冷痢青白色、腹内常鸣,行数疏出即大多,调中散方∶
龙骨(一两) 人参(一两) 黄连(一两) 阿胶(一两) 黄柏(一两)
捣筛为散,煮米饮服。忌猪、鱼、蒜、炙肉、粘食等。
《集验方》治久新寒冷下利,腹内不安,食辄注下,令人生肉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六十枚,去核,熬令可捣) 附子(四两,炮) 黄连(十二两) 干姜(四
两)
凡四物,捣,下筛蜜丸,饮服如梧子十丸,日再,补方。



<目录>卷第十一

<篇名>治热利方第二十一

内容:《病源论》云∶肠胃虚弱,风邪挟热乘之,肠虚则泄,故为热利也,其色黄,若热甚,
黄而
《录验方》青要结肠丸,治热毒下不绝,不问久新,悉治之方∶
苦参 橘皮 阿胶(炙) 独活 夕药 黄连 蓝青(一方干姜四分代) 鬼臼 黄柏 甘
草(
凡十物,合捣下筛,蜜烊胶和之,并手捻作丸如梧子,干以饮服十丸,日三,不知稍增。

《经心方》乌梅汤,治热毒下有湿方∶
黄连(二两) 乌梅(三十果) 阿胶(一两) 栀子(三十枚) 黄柏(一两)
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再服。
《新录方》热利者方∶
干枣四十枚,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又方∶豉二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半,二服。
《耆婆方》黄连丸,治中热下利方∶
黄连(十二分) 干姜(八分) 当归(八分)
上三物,捣筛蜜和丸如梧子,服二丸,不知加之。
《葛氏方》∶下色黄者,挟毒热下也,治之方∶栀子十四枚去皮,捣,蜜丸如梧子,服
三丸
又,挟热者多下赤脓或杂血,治之方∶黄连,灶突中尘末,酒服二方寸匕,日三。
又方∶薤一把,煮鲫鱼 ,纳秫米食之,多善。
《千金方》治久利热诸治不瘥方∶
乌梅肉(一升,熬) 黄连(一斤金色者)
二味,蜜和如梧子,服二十丸,日三夜一,神良。《僧深方》同之。
《广济方》疗热毒痢甚数,出不多,腹中刺痛方∶
生犀角末(三两) 酸石榴皮(三两,熬) 枳壳(三两,熬)
捣为散,饮服两方寸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