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15-医心方-第104页

br>《新录方》治失精方∶ 取韭根捣取汁服五合,日二。
又方∶石榴皮捣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二。
又方∶韭子一升,桑螵蛸十四枚,水五升,煮取二升,三服,亦为散酒服。
《葛氏方》云∶治男女梦与人交接,精便泄出,此内虚积滞,邪气感发,治之方∶ 韭子(一升) 粳米(一升)
水四升,煮取升半,一服。
又方∶龙骨二分,术四分,桂二分,天雄一分,捣末酒服五分匕,日三。
又方∶两足内踝上一夫,脉上名三阴交,灸二十一壮,梦即断。
又方∶合手掌并大拇指令两爪相近,以一炷灸两际角令半入爪上三壮。
又云∶治男女精平常自出,或闻见所好感动便已发,此肾气乏少不能禁制方∶ 巴戟天 石斛 黄 分等,捣,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鹿茸一两,桂一尺,韭子一升,附子一枚,泽泻三两,捣末服五分匕,日三。
又方∶牡丹炙令变色,捣末服方寸,日三。
又方∶雄鸡肝、鲤鱼胆,令涂阴头。
<目录>卷第十三<篇名>治虚劳尿精方第四内容:《病源论》云∶肾藏精其气通于阴。劳伤肾虚,不能藏于精,故因小便而精液出。
《千金方》治虚劳尿精方∶ 韭子(一升) 稻米(二升)
水一斗七升,煮如粥,取汁六升,分三服。
《葛氏方》治男子溺精如米汁及小便前后去精如鼻涕,或尿有余沥污衣,此皆内伤令人 虚绝 栝蒌(二分) 滑石(二分) 石苇(一分)
捣末,以麦粥服方寸匕。
又方∶甘草、赤石脂分等捣末,服方寸匕,日三。
《医门方》云∶疗失精无故自泄,或因尿精出方∶ 韭子 白龙骨 菟丝子(各二十分) 麦门冬(去心) 车前子 泽泻(各十二分) 人 参(十分)
为散,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二,加至一匕半。
《录验方》淮南王枕中丸治阴气衰,腰背痛,两胫 (于缘反)疼,小便多沥,失精,
精自出 石斛 巴戟天 桑螵蛸 杜仲 凡四物,分等合捣下筛,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二。令强阴、气充、补诸虚,神良。
<目录>卷第十三<篇名>治虚劳精血出方第五内容:《病源论》云∶肾藏精,精者血所成也,虚劳则生七伤六极,气血俱损,肾家偏虚,不 能藏 《葛氏方》云∶治失精、精中有血方∶ 父蛾二七枚,阴干之,玄参称半分,合捣末,以米汁向旦日一服,令尽之。
<目录>卷第十三<篇名>治虚劳少精方第六内容:《千金方》治虚劳少精方∶ 鹿角白末,蜜和,服如梧子七丸,日三,三十日大效。
又方∶生地黄根五升,以清酒渍,少少饮之。
又方∶浆煮蒺藜令熟,洗阴,日二,十日知。
《杂酒方》云∶桑树东南枝白皮一把,细切,以酒一升渍之,经宿去桑皮,多少饮之,
精如 <目录>卷第十三<篇名>治虚劳不得眠方第七内容:《病源论》云∶邪气客于脏腑,则卫气独营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 盛,
《千金方》云∶千里水汤治虚烦不眠方∶ 半夏(三两) 秫米(一升) 茯苓(四两) 酸枣(二升) 麦门冬(三两) 甘草 (二两) 桂心(
姜(四两)
十二味,以千里水一石,煮米令蟹沸,扬之万过,澄取清一斗煮诸药,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疗虚劳不得眠方∶ 酸枣 榆叶 分等,丸如梧子,一服五丸。
又方∶末干姜四两,汤和,顿服,覆取汗愈。
又云∶酸枣汤主虚劳烦扰,奔气在胸中,不得眠方∶ 酸枣(五升) 人参(二两) 石膏(四两) 茯苓(三两) 桂心(二两) 生姜(二 两) 甘草(一 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酸枣,取七升,去枣,纳余药煎取三升,分三服。
《葛氏方》云∶治卒苦连时不得眠方∶ 暮以新布火炙熨目,并蒸大豆,囊盛枕之,冷复易,终夜常枕,立愈。
《崔禹锡食经》云∶蛎治夜不眠,志意不定。
《本草经陶景注》云∶榆初生叶,人以作糜羹辈,令人睡眠。嵇公所谓榆令人眠。
《短剧方》流水汤主虚烦不能眠方∶ 半夏(二两) 秫米(一升) 茯苓(四两)
凡三物,以流水二斗扬之三千过,令劳煮三物,得五升,分服一升,日三夜再。
《僧深方》小酸枣汤治虚劳脏虚,恚不得眠,烦不宁方∶ 酸枣(二升) 母(二两) 干姜(二两) 甘草(一两) 茯苓(二两) 芎 (二 两)
凡六物,切,以水一斗煮枣,减三升,分三服。
<目录>卷第十三<篇名>治昏塞喜眠方第八内容:《病源论》云∶嗜眠者,由人有肠胃大,皮肤涩者,则分肉不开解,其气行在于阴而迟 留,
《葛氏方》治嗜眠喜睡方∶ 父鼠目一枚烧作屑,鱼膏和,注目外 则不肯眠,兼又取两目,绛帛裹带之。
又方∶麻黄、术各五分,甘草三分,日中向南捣末,食后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孔公孽末五两,通草三两,茗叶一斤,水一斗煮取五升,向暮服之,即一夕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