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猪肉。

乌喙二合,服三丸,日三。《范汪方》有十二物∶蜀椒五分、干姜四分、浓朴四分、桔梗二
分、乌喙一合、黄芩四分、细辛四分、夕药四分、桂心二分、柴胡一分、茯苓一分、牡丹一
分,先辅食,以酒服七丸,日三。)



<目录>卷第十

<篇名>治寒疝方第四

内容:《病源论》云∶阴气积于内,则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则寒气盛,故令恶寒,不饮食,
手足
《葛氏方》治寒疝去来,每发绞痛方∶
吴茱萸(三两) 生姜(四两) 豉(二合)
酒四升,煮取二升,二服。
《短剧方》云∶解急蜀椒汤,主寒疝心痛如刺,绕脐绞痛,腹中尽痛,白汗自出欲绝方
蜀椒〔三百枚(一方二百枚)〕 附子(一枚) 粳米(半升) 干姜(半两) 大枣(三
十枚) 半夏
凡七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热服一升,不瘥,复服一升。
《经心方》蜀椒汤,治寒疝痛,腹胀奔胸方∶
吴茱萸(一升) 当归(一两) 夕药(一两) 黄芩(一两) 蜀椒(二合)
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范汪方》治寒疝腹中痛,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炙) 甘草(三两) 人参(三两) 生
姜(三两) 大
凡七物,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得六升,去滓,服一升,日三。
《耆婆方》治寒疝积聚,用力不节,脉绝伤,羸瘦,不能食饮,此药令人强健,除冷气
痞丸
乌头(二十分,炮) 甘草(八分,炙) 真芎 (八分) 葶苈(八分,熬) 夕药
(八分) 大黄
上七味,捣筛,以蜜和为丸如梧子,服五丸,日二,忌猪鱼五辛生冷酢滑。
《新录方》治寒疝及冲心痛方∶
盐(五合) 灶突墨(三合)
以水一大升,煮取一小升,顿服之,吐瘥。
又方∶水一升五合,渍豉一升五合,绞交取汁服之。
又方∶桃仁八十枚,去皮研如泥,酒下之。
又方∶桃白皮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又方∶以水若酒服乱发灰方寸匕,日二。
又方∶水酒服伏龙肝方寸匕,日二。
又方∶水服甑带节灰方寸匕,日二。
又方∶酒五升,烧鹿角一枚投酒中,分二三服之。
又方∶灸乳下一寸,足大指丛毛。
又方∶灸脐上三寸,名太仓,脐下二寸,名丹田,各五七炷,并要穴。
又方∶灸上脘七壮。
又方∶灸穷脊上一寸,百壮。
又方∶灸脊中百壮。



<目录>卷第十

<篇名>治八痞方第五

内容:《病源论》云∶荣(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而风邪外入,与卫气相搏,血气壅塞不通
而成痞
腹满,时时壮热是也。其名有八,故云八痞,而方家不显的,其证状。
《八十一难》云∶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
黄胆

《录验方》治八痞麝香丸方∶
光明砂 麝香 丁香 曾青〔(一名空青)各一两〕 大黄(七分) 黄芩(三分) 朴
硝(二两)
凡十物,捣筛,蜜丸如小豆,一丸平旦空腹服,若老人壮者,同患之人,服如梧子一丸。
《传信方》云∶疗秋夏之交,露坐夜久,腹内痞如群石在腹中痛者方∶
大豆(半升) 生姜(八分)
上,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已下,顿服,其坚痞立散。



<目录>卷第十

<篇名>治症瘕方第六

内容:《病源论》云∶症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其不动移者,
其名为症;若病虽有结瘕而可推移者,名为瘕也。
《葛氏方》云∶症瘕病冲心不移动,饮食痛者死。
《新录方》云∶治一切病温白丸方∶南州刺史臣阴铿言∶臣蒙慈泽(或本“恩”),视事
三年
于今
道士
紫菀(二分) 吴茱萸(二分) 石上菖蒲(二分) 浓朴(二分) 桔梗(二分) 皂
荚〔(兼协反)
连(二分) 蜀椒(二分)
上十五味,捣,下筛为散,用好蜜和,更捣三千杵,丸如梧子大,服二丸,不知稍增,
可至
上气
十种
治妇
痛,

烦热

种惊痫
只欲取
水不调,或多或少,真似怀孕知子,或连年累月羸瘦困弊,遂致于死,或哭或歌,为鬼所乱,
但能
脓三升,其病即愈。臣见被堕伤,临死有积血,天阴即发,羸瘦着床,不能食饮,命在旦夕,

即愈,平安状如常。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