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及甘药。
《医门方》云∶大法春夏宜发汗。凡服汤药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凡发汗,欲令
手足
身体,
凡大汗出复后,脉洪大,形如疟,一日再发,汗出便解,更与桂枝麻黄汤∶
麻黄(四两,去节) 桂心(二两) 甘草(一两,炙) 杏仁(八十枚,去尖)以水
七升,先煮麻黄三两,沸,撩去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服相去七八里,覆
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
凡发汗后,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心(三两) 夕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切)
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小升,去滓,分温三服。服汤已须臾,啜一升热粥,以助药力。
温覆
复服
又云∶冬可热药,不可发汗;汗退场门中疮生,吐痢。
凡衄(女鞠反,鼻出血也)家不可发其汗。汗出即直视不得眠睡。
凡淋家不可发汗,汗出即便血。
凡咽中闭塞、咽燥者不可发其汗。
凡大下后发汗即胀满。凡发汗后恶寒者,虚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其胃气。
凡疮家虽身疼痛,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致痉(久至反,恶病反)。
凡新大吐下、衄血、鼻失血、得欧楗之后。妇人新伤产,皆不可汗。
凡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不可发汗,汗出即呕逆厥冷。
凡发汗后饮水多,其人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凡发汗以后,其人脐下悸(其季反,心动也)。欲作奔豚(徒昆反,豕子也)气,茯苓
桂心甘草
凡发汗以后,腹胀满,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又云∶大法春宜吐。
凡诸病在胸中者,宜吐之。
凡服汤吐,中病便止,不必尽剂。须吐者虚及伤寒胸中满,及积痰干呕。又胸膈痰热转
嗽(
凡宿食在胃管,当吐下之。
又云∶诸四逆者,不可吐之。凡诸虚羸者,不可吐之。凡新产者,不可吐之。
凡香港脚上冲心者,不宜吐之。
凡病者恶寒而不欲近衣,不可吐之。
又云∶大法秋宜下。
凡服汤下,中病便止,不可尽剂。
凡病发作汗多,急下之。
凡病五日六日,腹满不大便,急下之。
凡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痛而满,此有燥屎。所以然者,本有宿食,宜承
气汤
凡病者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沸冒不能卧,此有燥屎故也,宜下之。
凡可下者,汤胜丸。胁下偏痛发热,此寒也。当以温药下。其寒胀须下。
凡诸病大便涩,诸伤寒腹满,疟,腹满鼓胀,水胀,大便不通,须利小便者;黄病、水
病、
凡病腹中满痛者,为寒,当下之。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常下之。脉数而滑者,有宿食,

凡可下者,以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别渍一宿) 浓朴(二两,炙)
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下大黄,更一二沸,去滓,分二服。当利二三行愈。
又云∶夏月不可下。凡病喘而胸满,不可下之。凡病心下坚,颈项强而眩,勿下之。凡
厥逆
凡病欲吐者,不可下。凡病有外证,外证未解,不可下之。凡病腹满吐食,下之益甚。
凡大
者不



<目录>卷第一

<篇名>诸病不治证第二

内容:《医门方》云∶论曰∶夫人有病,皆起于脏腑;生死之候,乃见于容色。犹如影响报应,
必不差违,当审察之,万无失一。其中形证具列后条。凡人无病及有病,常反眼上皮看,其
中有赤脉从上下欲贯瞳子者,一脉一年死,二脉二年死。若未下者,可疗也。人急暴肥而愦

人面忽有赤色出而颊颧(距员反,《广雅》曰∶ 也,颊骨也)上大如指者卒死,至鼻
头亦卒
有赤色若黑色,忽从额上起下至鼻头卒死。
黑色忽出额上,大如指,无病而卒死。忽有黑色横鼻上,或至眉下,不出月卒死。
面上忽有青色如悬帚者,须臾死。鼻上至眉额,忽色如马肝;望之如青,近之如黑,不
出百
面卒虚肥,正白无血理者,方死不久。眼中睛上白色如半米者死。面忽青而眼黑若赤者
死,
面忽赤而眼白若目青者立死。眼卒视,无所见者死。病患身有臭气异常者死。病患忽悲
泣者
病患忽洁然汗出者死。病患面青白,目张失明;及面赤、唇骞,及面目鼻或耳无轮廓,
或舌
病患脊痛,腰中重,不可反复者,胃绝五日死。
病患泄利,不觉出时者,脾绝十二日死。
病患手足爪甲青,呼骂不止者,筋绝九日死。
病患发直如干麻,或白汗出不止,肠绝六日死。
病患面青,但欲伏眼目视不见人,泣出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