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51-证治准绳幼科明王肯堂-第37页

川芎 白芍药(各三钱) 甘草 蝉蜕(各一两)
上,入灯心,水煎服。
卷之二·肝脏部 惊
烦渴
阎氏云:惊风或泄泻等证烦渴者,皆津液内耗也,不问阴阳,宜煎钱氏白术散,使满意取足饮之,弥多弥好。
清心丸 治惊热烦躁。
人参 茯神 防风 朱砂 柴胡(各三钱) 金箔(三十片)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二丸,竹沥调下。
神芎丸 治风热壅滞,头目昏眩,口舌生疮,牙齿疳蚀,或遍身疮疥,切牙惊惕怔忡,烦躁作渴,或大便涩滞,或积热腹满,惊风潮搐等证。
大黄(生) 黄芩(各二两) 生牵牛末(一两) 滑石(四两) 黄连 薄荷叶 川芎(各半两)
上为末,水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四丸,温热水下。
卷之二·肝脏部 惊
潮热似疟
〔曾〕又有急惊天钓之后,变作潮热,手足逆冷有似疟疾,盖因病愈之时,不善将护,外感风邪,乘虚而入于经络,再未解散,以致如此。经曰:重阳必阴。又曰:亢则害,承乃制。此其义也。宜服柴胡加桂汤及当归散,气实者则以乌犀丸、水晶丹略与通利,匀气散止补,后以参苓白术散调理,自然平愈。此证所用药品,间使苦寒之味,务在消阳盛之火,肺金得胜,肝木自平,而风邪亦散,斯为良法。
柴胡加桂汤(见伤寒) 当归散(见痢) 乌犀丸 水晶丹(并见癖积) 匀气散(见腹痛)
参苓白术散(见泄泻)
卷之二·肝脏部 惊
杂证类惊
海藏云:心神不安,四君子加辰砂半分,枣汤调下。又有一证,欲发疮疹,先身热惊跳,或发搐搦,此非惊风,当用发散药。〔曾〕暑风一证,因夏月感冒风热太甚,致面垢唇红,脉沉细数,忽发惊搐,不省人事,治用消暑清心饮、辰砂五苓散及琥珀抱龙丸自安,切勿以温剂调补。
消暑清心饮 解伏热中暑,烦躁作渴,神气不清,及有惊搐,名暑风证,投之即效。
香薷(去老梗) 泽泻(去粗皮。各一两) 扁豆(炒熟,去壳,研) 净黄连 羌活猪苓(去皮) 浓朴(去粗皮,姜汁浸透,炒) 白术 干葛 赤茯苓(去皮) 升麻 川芎(各半两) 甘草(三钱)
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带凉服。治暑风证先投此剂得效,次服却暑丹,其搐不发矣。
薛氏于急慢惊痫之外,又出惊风一证,其候虚惕怔忡,气怯神散,痰涎来去,泄泻色青,盖惊之轻而虚者也。若惊入心,则面赤夜啼,用栀子清肝散加黄连。入肝则面青眼窜,用柴胡清肝散。入脾则面黄呕吐,虚汗嗜卧,用六君加柴胡、山栀。
入肺则面白喘急,用异功散加柴胡、桔梗。入肾则面黑,啮奶切牙,用六味地黄丸。
若因乳母恚怒肝火,或膏粱积热,遗儿为患,或儿吐泻伤脾,清气不升,风木陷入太阴传变等因,皆能致此,当随主治,否则必成慢脾也,须预慎防为善。
卷之二·肝脏部 惊
针灸
小儿急惊,灸前顶一穴,三壮,取法,在百会前一寸,若不愈,灸两眉心,及鼻下人中一穴,炷如小麦大。小儿慢惊,灸尺泽穴,各三壮,在肘中横纹约上动脉中,炷如小麦大。若睡中惊掣,灸足大趾次趾之端去爪甲如韭叶许,各一壮。若角弓反张身强,灸鼻上入发际三分,三壮,次灸大椎下节间,三壮。若睡中惊,不合眼目,灸屈肘后横纹中三分,各一壮。
卷之二·肝脏部 惊

〔钱〕切牙甚者,发惊。目直面青,身反折者,生惊。呵欠面青者,惊风。
呵欠面黄者,脾虚惊。目赤兼青者,发搐。
惊痫发搐,男发搐,目左视无声,右视有声。女发搐,目右视无声,左视有声。
相胜故也,更有发时证。(洁古先生云:男为木,故左视木位无声,右视金位,相击则有声。
女为金,故右视金位无声,左视木位亦相击有声。)李寺丞子三岁,发搐自卯至巳,目右视,大叫哭。钱见曰此逆也,男为阳,本发左视无声则顺,右视有声则逆,所以然者,左肝木也,右肺金也,逆则二脏相战,金木相击,而有声也,治宜泻强补弱。假令女发搐,目左视,是肺来乘肝,肝不能任,故叫哭也,当泻其肺,后治其心,续治其肝,若病在秋(日西时同,)肺兼旺位,当大泻其肺,若病在春(早晨时同,)此肝旺之时尚不能胜肺,是肺强而肝火弱也,当补其肝肾,大泻其肺。若男发搐,目右视,是肝来胜肺而叫哭,当泻其肝心若病在春夏(早晨日中时同),肝心旺时,当大泻其肝,若病在秋冬(日晡时同,)此肺旺之时尚不能胜肝,是肝强而肺极虚也,当补其肺,大泻其肝。所以言目反视者,乃肝主目也,凡搐则是风热相搏于内,风属肝,故外见于目也。今此病男反女证,故稍易治于女也,先泻其肺,以泻肺汤主之,二日不闷乱,知病退也,后用地黄丸补肾,三服后,用泻青丸各二服,以泻心肝,五日而愈。又,肺虚不泻者何也?曰假令男目右视,木克金,肝旺胜肺,而但泻肝,若更病在春夏,金气极虚,故当补其肺,慎勿泻也。〔汤〕凡搐,男左女右为顺,易治,男右女左为逆,难治。《脉诀启蒙》曰:小儿脉促急,为虚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