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和丸,如绿豆大。三岁儿,每服空心以粥饮化破五丸服,量儿大小加减。
《婴孺》治小儿闪癖,身体壮热,频服冷药,冷气漫心成癖,下焦又冷,肠结大便难方茯苓 川芎 鳖甲(炙) 枳壳(炙) 芍药(各二分) 柴胡(四分)
上锉,以水一大升三合。煎至三合。空心为二服,去如人行五六里再服。忌苋子。
〔朱氏〕知母丸 治小儿腹痛不调,兼癖气。
知母(六分) 鳖甲(炙,四分) 牡蛎 枳壳(麸炒。各三分) 大黄(十二分,纸裹,煨熟)
上件为末,蜜丸如绿豆大。米饮下五丸,大人以意分减服。
治七八岁儿多睡或时壮热,日加羸瘦,身虽不痛,有时痢脓,呕逆不食,是癖气之候,其疾似疟疾,人多不识此患方柴胡 黄芩(各一分) 枳壳(炒,两片) 甘草 知母 芍药(各二分) 大诃梨勒(煨,取皮,一个,小者用二个)
上件为末,水一盏,煎服。
卷之八·脾脏部(下) 积
针灸
小儿癖气久不瘥者,灸中脘一穴,章门二穴,各七壮。章门在大横外,直脐,季胁肋端,侧卧,曲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中脘在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从 下取病患四指定穴,并炙脐后脊骨中二七壮,无不验。
卷之八·脾脏部(下)
渴
洁古论渴有三种一者,实热积于心脾,烦躁大渴引饮,宜白虎汤。谓不因吐泻大病,忽然而作。二者,因久病,或取转过度,致脾虚引饮,宜白术散。三者,因患湿热病,热结膀胱,小便不利,大渴引饮,有表里证者,宜五苓散主之。《百问》云:小儿唇红如丹,即发渴,红甚焦黑,则危笃,若三焦虚烦作渴者,用三黄汤。伤寒后唇口焦者,用白虎汤、竹叶汤。泻痢作渴者,用四苓散之类。常治暑积心脾烦渴引饮者,用白虎汤。下利脾虚作渴,用七味白术散。热结膀胱小便秘,渴者,用五苓散。上焦虚热者,用四君子汤。膏粱积热者,用清胃散。脾胃积热者,用泻黄散。中气虚热者,用异功散。肾水虚热者,用六味丸。其余疳证发热,各详本证。
胎禀所致者,当各审其因,若误用寒凉降火,脾胃复伤,则腹胀而为败证矣。
卷之八·脾脏部(下) 渴
实热
白虎汤(发热)
三黄汤黄芩 黄连 黄柏(各等分)
上,水煎服。
《圣惠》黄连散 治小儿心肺积热,渴不止,咽喉干痛。
黄连(去须) 射干 川升麻 白茯苓 麦门冬(去心,焙) 玄参 甘草(炙微赤,锉) 桑根白皮黄芩(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青竹叶七片,煎五分,去渣,入蜜半合,更煎一两沸,放温,时时与儿呷之。
麦门冬散 治小儿心肺热壅,口渴不止。
麦门冬(去心) 栀子仁 犀角(屑) 知母 甘草(炙) 黄芩(各半两)
上为散。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煎五分,不计时候服,亦可量儿大小、分减服。
《圣惠》银饮子 治小儿热渴不止。
银(五两) 石膏 寒水石 蚕蛹茧(各二两)
上件药,以水三升,入银石三味、煎至一升,去银石,次下蛹茧,煎至七合,去渣,每服半合,不计时候,温温服之,量儿大小加减。
栝蒌根散 治小儿热渴不止,烦闷。
栝蒌根(三分) 黄芩 知母(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小麦、粟米一百粒,煎至五分,去渣,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又方栝蒌根(三分) 黄芩(半两) 小麦(半合)
上件,以水三盏,煎取一盏,去渣,不计时服,量儿大小加减。
又方生葛汁 竹沥(各二合)
上件汁相和令匀,不拘时,服半合,量儿大小加减。
〔茅先生〕胡黄连散 治小儿诸渴,及疳渴,解诸般热。
胡黄连 麦门冬 干葛 玄参 甘草(炙) 枇杷叶(炙,去毛)
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七分一盏。生姜一片,同煎五分,后放蜜三五滴同煎,至四分、温服。
卷之八·脾脏部(下) 渴
虚热
《圣惠》芦根散 治小儿壮热不止。
芦根 黄 人参 甘草(炙) 麦门冬 知母(各半两)
上件,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竹叶七片、粟米一百粒,煎至五分,去渣,不计时候温服,量儿之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麦门冬汤 治小儿夏天服药大下后,胃中虚热,渴欲饮水。
麦门冬 甘草 龙骨(各四分) 枳实 黄芩 茯苓 人参(各三分)
上,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为三服。服此汤后渴不瘥,取水芹煮浓汁饮之,间汤服之,甚者、恣意与之服。
芦根饮子 治小儿壮热,渴兼吐不止。
生芦根(切,五合) 淡竹青皮 人参(各八分) 桔梗(五分) 知母(十分) 粟米(三合)
上,以水五升,煮之一升半,量儿大小,与之服。
栝蒌汤 治小儿热渴,或吐下后虚热渴。
栝蒌(五分) 黄芩(三分) 知母 芦根(各二分) 生米(二合) 麦门冬(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