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51-证治准绳幼科明王肯堂-第17页

石 山栀子 车前子黄芩(各贰钱半)
上,水一钟,灯心三茎,或入薄荷同煎。
酿乳法猪苓(去黑皮) 泽泻 赤茯苓(去皮) 天花粉 茵陈 生甘草 生地黄 山栀(去壳)
上,锉散。用水煎,食后令乳母捏去宿乳,却服此药。
甘豆汤 治小儿胎热。
甘草(一钱) 黑豆(二钱) 淡竹叶(七茎)
上 咀。用水一钟,入灯心七茎煎,不拘时候服。
四圣散 主芽儿胎受热毒,生下两目不开。
灯心 黄连 秦皮 木贼 枣子(各半两)
上,水一钟,煎,澄清去滓,无时起洗,两目自开。后服地黄膏。
地黄膏 治胎热。
山栀仁 绿豆粉(各一两半) 粉草(六钱)
上为末,用生地黄烂杵一两半,和好蜜一两半,以薄瓦器盛,在铜铫中煮成膏,如稀糊相似,候冷,停分入前药末,同在乳钵内再研,匀芡实大。每以半丸,麦门冬汤化服。
天竺黄散(见口疮) 牛蒡汤(见咽喉) 当归散(见潮热) 清胃散(见杂病牙齿门)
薛氏 治胎热用此。
卷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胎寒
婴儿初生,百日内,觉口冷腹痛,身起寒栗,时发战栗,曲足握拳,昼夜啼哭不已,或口噤不开,名曰胎寒。其证,在胎时母因腹痛而致产,经云:胎寒多腹痛。
亦有产妇喜啖甘肥生冷时果,或胎前外感风寒暑湿,治以凉药,内伤胎气,则生后昏昏多睡,间或 乳泻白,若不早治,必成慢惊、慢脾。凡有此候,宜以冲和饮、当归散、合和,水煨姜煎服,使之微泄,泄行,进匀气散调补,泄止气匀,神安痛定,手足舒伸,次用参苓白术散以养胃气,白芍药汤去其寒湿。乳母宜节生冷冻饮料食,庶易瘥也。又有手足稍冷,唇面微青,额上汗出,罔顾乳食,至夜多啼,颇似前证,但无口冷寒战,名曰脏寒。其疾夜重日轻,腹痛肠鸣,泄泻清水,间有不泄者,此证亦在百日内有之,皆因临产在地稍久,冷气侵逼,或以凉水参汤洗儿,或断脐带短,而又结缚不紧,为寒气所伤如此,宜以白芍药汤及冲和饮加盐炒茴香、茱萸,水姜煎服,并乳母同服。〔汤〕小儿胎中有寒,生下不能将护,再伤于风,其候面色青白,四肢逆冷,手足颤动,口噤不开,乃胎寒之故,或寒乘虚入脏,作腹疼盘肠内吊(治法详寒腹痛条。)
冲和饮 当归散(方见潮热) 白芍药汤(见疝) 匀气散(见疝) 参苓白术散 异功散薛氏治胎寒用此。
卷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胎肥胎怯
钱氏曰:胎实面红,目黑睛多者,善笑。胎怯面黄,目黑睛少、白睛多者,多哭。更别父母肥瘦,肥不可生瘦,瘦不可生肥也。
胎肥者,生下肌肉浓,遍身血色红,盈月以后,渐渐羸瘦,目白睛粉红色,五心烦热,大便难,时时生涎,浴体法主之。
天麻(二钱) 蝎尾(去毒) 朱砂(各五分) 乌蛇肉(酒浸,焙干,为末) 白矾(各三钱)
麝香(一字) 青黛(三钱)
上研匀。每用三钱,水三碗,桃枝一握并叶五七枝,同煎至十沸,温热浴之。
勿浴背。
大连翘饮 治胎热脐风,小便不通及诸般疮毒。
连翘 瞿麦 荆芥 木通 赤芍药 当归 防风 柴胡 滑石 蝉壳 甘草(炒。各一钱)
山栀子 黄芩(各半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加紫草,水煎。热甚加大黄,更详证加减。
薛氏曰:胎肥乃受母胃热所致。儿用浴体法以疏通其腠理。乳母服大连翘饮。
胎怯者,生下面无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无血色,时时哽气多哕,目无精采,亦宜以浴体法主之。初虞世曰:母气不足则羸瘦而肉薄,父精不足则解颅眼白多。
卷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胎黄
小儿生下遍体面目皆黄,状如金色,身上壮热,大便不通,小便如栀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此胎黄之候,皆因乳母受湿热而敷于胎也,凡有此证,母子皆宜服地黄汤及地黄饮子。有生下百日及半周,不因病后身微黄者,胃热也。若自生而身黄者,胎疸也。经云:诸疸皆热,色深黄者是也。犀角散主之。若淡黄兼白者,胃怯也,白术散主之。
生地黄汤 治小儿生下胎黄。
生地黄 赤芍药 川芎 当归 栝蒌根(各等分)
上, 咀。每服半两,水煎。乳母服,时时少抹入儿口中。
地黄汤生地黄 赤芍药 天花粉 赤茯苓(去皮) 川芎 当归(去芦) 猪苓 泽泻 甘草 茵陈(各等分)
上,锉散。用水煎,食前服。
地黄饮子 治小儿生下满身面目皆黄,状如金色,或面赤身热,眼闭不开,大便不通,小便如栀子汁,满身生疮。
生地黄 赤芍药(各二钱) 羌活(去芦) 当归(去芦) 甘草(一钱)
上为极细末。用灯心煎汤,食前服。乳母宜服,仍忌酒面五辛之物。
犀角散 治小儿胎黄,一身尽黄。
犀角 茵陈 栝蒌根 升麻(煨) 甘草 龙胆草 生地黄 寒水石( ,等分)
上, 咀。用水煎,不拘时候服。
卷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胎赤
田氏云:月里生赤